毛澤東不僅是個偉人,而且是個奇人。就讀書而言,很難有人與他相比擬,據黨史專家不完全統計,一生讀書在萬冊以上。他,一個農家子弟,中專學歷,沒有上過一天大學,沒有喝過一天洋墨水,為什麼一躍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偉人?他,沒有進過一天軍校,為何能統率三軍,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打敗力量比之強大百倍千倍的蔣介石?
他,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思想家、史學家,而且還是個語言大師、演說大師、大詩人、大書法家。如果說毛澤東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邁的樂章,那麼,刻苦讀書與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交相迴響。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也是一位成功的讀書人。
成功的奧秘之一:苦讀書
毛澤東從青少年到老年,都把讀書看成第一生命。他有一句名言:“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曾講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再過十年我就死了,那麼我就一定要學習年零天。”他一生中讀的書涉及的門類很多,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及,其中文、史、哲書籍讀得比較多,特別是中國曆代史書,毛澤東非常酷愛。
毛澤東讀書故事甚多,許多感人情節多少年來依然刻印在我的腦海裡。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長沙讀書時,在湖南圖書館他是常客,每天早上五點鐘第一個到圖書館,天天、月月如此,遇到颳風下雨、大雪紛飛也不例外。長征時,生活異常艱苦,他卻帶著一箱書隨行。他病了騎在馬上,稍清醒就在馬背上讀書,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就是在馬背上讀完的。他的床鋪上、飯桌上、廁所裡都放著書,隨時可以拿來閱讀。
他出差帶不少他需要讀的書,火車上顛簸,他就一手扶著桌子,一手拿放大鏡讀書。更為感人至深的是,毛澤東在臨終前仍然在讀書。他
成功的奧秘之二:巧讀書
“無巧不讀書。”在茫茫書海面前,毛澤東進行了真正的讀書革命,實踐並實現了“為何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三個層次的變革。他讀書的目的性很明確:“改造社會、改造中國”。他不為文憑讀,不為分數讀,而為實現自己的大志而讀書。
在讀書方法上,毛澤東與眾不同,採取廣讀與精讀相結合,以精讀為主,有的書一般瀏覽,略知其義,有的書卻深入研讀,探其真諦。如《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革命大書都反覆讀,《資本論》讀了遍,有的書讀了十幾遍、幾十遍。萬字的史學鉅著《二十四史》讀了遍。《資治通鑑》是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寶典,他讀了遍。
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他從歲開始閱讀,直到晚年仍在研讀,跨越了年之久。讀《西遊記》他深悟三層思想:唐僧師徒能戰勝八十一難,貴在堅定的信念;孫悟空憑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精神終究成佛;只要在分歧矛盾中求團結,目標一致,就能戰而勝之。
成功的奧秘之三:善用書
毛澤東淵博的知識常常巧妙得體地運用於他的文章、講話之中,那些生動而深刻的典故、警言、詩詞使文章、講話感染力劇增,效果斐然。毛澤東有個特點,他讀了書,受到啟發,認準了理,就會去幹。他年參加革命,是因為反覆讀了《共產黨宣言》,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信仰。在井岡山時期,他把《孫子兵法》和《三國志》、《三國演義》讀懂了,在用於反圍剿等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他十分推崇諸葛亮和曹操,從中學習文韜武略。
毛澤東寫《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剖析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六大戰例,把“後發制人”的道理說得深入淺出,入木三分。在延安寫《新民主主義論》時,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十幾遍,再結合中國革命實際,揮筆縱論,層層剖解。為了迎接同蔣介石的決戰,他研讀了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名著《戰爭論》,接著組織了一個讀書小組,一章一節地閱讀討論,從中汲取營養、智慧。他還讀曾國藩的《家書》、《日記》,古為今用,他提出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為八項注意)就是從曾文正公的“愛民歌”中得以啟發。
成就毛澤東偉業的因素很多,讀書不失為重要原因之一,他的讀書精神,讀書方法,讀書成效是我們永遠學不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