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怎麼死的?

[ 歷史故事 ]

年月日北洋軍閥的領導人,民國總統袁世凱盡然死於尿毒症。但導致他患上尿毒症的原因是什麼呢?

無肉不歡迅速發胖

袁世凱自幼生長在官宦世家,但本身並不富裕。他兒時父親早逝,與母親一起度過幾年平民生活。由於清苦,袁世凱十分嚮往《水滸》中梁山好漢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當然也十分仰慕清廷帝王們的奢侈生活。

滿洲人本是遊牧民族,自祖先開始便以食肉為主,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他們的基因早就已經能夠適應大量吃肉。歷史記載滿洲人的祖先葉赫氏族長曾經在一餐之內食鹿半隻。他們入關之後,也把這種習性保留到了宮廷之中。上行下效,當時上層社會食肉成風。袁世凱當上大官之後,幾乎無肉不歡,每餐必肉,一派滿洲八旗子弟的飲食習慣,逐漸變得身材臃腫肥大,“俯不能視雙足”。再加上當時高官們普遍少動而多安逸,袁世凱迅速地發胖(自朝鮮歸來至小站練兵的一年裡,其腰粗多了四圍,大約厘米)。

好色成癖日久腎虛

袁世凱素有好色之癖,他公開的妻妾有名,但非公開、非正式的不計其數。有一次他居然把兒媳誤認為自己的某妾。袁世凱自知理虧說:“自己本性如此,出於無奈,雖然調戲到自己的兒媳,純系誤會。我平生最重紅色,見到紅色,就肅然起敬。因此,女兒及兒媳如果穿紅褲子,我一望而知,就不會犯此錯誤。”於是,袁府裡他的女兒及兒媳、婢女僕婦甚至其姬妾之不願淫亂者打這以後都穿上了紅褲子。其荒淫程度比之帝王有過之而無不及,日久腎虛,常常腰痛,以服用海狗腎為每日必進之補品。

縱慾無度 多病纏身

袁世凱死於尿毒症是當時民國政府所公佈的官方訊息,那麼,導致他患尿毒症的究竟是女色過重還是因為惡劣的飲食習慣呢?亦或是此二者兼備呢?

事實上,從光緒二十年後,袁世凱已經患上我們今天所說的肥胖症和慢性腎衰,只不過他自己並不知道而已。而且從史料記載上來看,他至少患有以下疾病——

糖尿病

袁世凱身材本並不高大,只有厘米,但他的體重卻誇張地達到了公斤。用現在的體重標準來看,他超標了整整公斤,也就是斤,腰圍達尺以上(一米以上)。嚴重的肥胖症使得他得了糖尿病,清太醫實錄中就有關於袁世凱糖尿病足的記載(“戰時足疾久不可愈”),只是他所患的糖尿病沒有達到消瘦、多尿多渴的地步,所以根本沒有引起他足夠的重視。

高血壓

袁世凱的高脂高熱飲食所帶來的相應問題之一就是他嚴重的高血壓,根據《民國軍閥書系》中關於北洋軍閥的內容記載來看,袁世凱是一個經常會發生頭暈的人,這其實就是早期高血壓的症狀之一。更有甚者,在一次總統府舉辦的舞會上,他竟當眾暈厥過去。

前列腺肥大

無論是從《中華帝國史》還是從《袁世凱傳》中我們都能明確看到這樣的記載:攝護腺腫脹。為袁世凱最後診治的是德國醫生巴勒弟,後來口述了袁世凱死前的狀態:噁心、嘔吐和腹瀉,口中有氨味,齒齦也常發炎,口腔粘膜已經潰爛出血,且無法制止。患者嗜睡、抽搐、昏迷。腹脹痛、浮腫、不能平臥等,面部呈灰黃色。這正是尿毒症晚期的症狀表現!

前列腺肥大、高血糖、高血壓無一不是指向了尿毒症本身。換句話說,無論怎麼解釋袁世凱之死,也無論是從生活習慣(縱慾)或者飲食習慣(嗜肉)上如何解讀袁世凱的症狀,他都難逃尿毒症的厄運。

在現代社會中,醫學高度昌明,人們對尿毒症早已經有了包括透析在內的種種有力措施,但畢竟尿毒症會直接導致器官功能衰竭和喪失,所以任何有力的治療措施都不如預防。袁世凱是個見證,他用自己的死亡告訴了後世所有的人,嗜肉和縱慾,對身體的危害往往是致命的。他一輩子追求帝王的生活,帝王的生活也最終埋葬了他。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