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的領袖夫人們

[ 歷史故事 ]

毛澤東夫人

  毛澤東夫人賀子珍在長征途中沒有與丈夫一道行軍。當時紅軍規定極嚴,夫婦不能在一起。賀子珍由於懷孕,便與大多數婦女一起被分配在休養連,只有週末或在駐軍休整的幾天裡才可與丈夫見面,而這種休整在長征初期是極少的。從井岡山時期開始,“星期六晚上見面”的規定一直執行。若遇丈夫有病,妻子需要照顧丈夫,則可以例外。除此之外,這一規定在長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剛過赤水河之後的一天晚上,在赤水河渡口附近,賀子珍在傅連暲醫生的看護下生下一個女孩,這是她生的第四個孩子。當時國民黨正在追趕紅軍,毛和紅軍總部凌晨時就要撤離,因此無法作出照料嬰兒的適當安排,也不可能把孩子帶著一起長征。孩子生下來幾小時後就從賀子珍那裡抱走,也沒來得及起個名字,只用一塊黑布把孩子裹著,連同一二十塊銀元託付給一對農民夫婦撫養。以後再也沒有打聽到女孩的下落。

賀子珍生完孩子後,又回到休養連。當她所在的隊伍抵達雲貴邊界上的盤縣羊場時,遇到了敵人的空襲。“快!”賀子珍喊道,“快把傷員隱蔽起來。”大家還沒有來得及行動,一架飛機就俯衝下來,投下了一串小炸彈,並用機槍向人群掃射。好幾個擔架員被打死了。賀子珍看見一名受傷的幹部正努力從擔架上往外爬,他是團政委鍾赤兵。當飛機返回再次攻擊時,賀子珍撲倒在他身上,一枚炸彈的彈片使她處負傷,包括頭部的一處重傷,她倒在血泊中。賀子珍一連昏迷了好幾天,醒來後,她告訴護士不要讓毛知道她負了傷:“他很忙,我不想讓他操心。”賀子珍要求醫生把她留在一個農民的茅棚裡養傷。醫生不同意,用擔架抬著她上路,有時走到難行之處,就揹著她走。

軍中女傑

  有關婦女的規定有一個例外,即朱德及其歲的妻子康克清。長征中,他們幾乎一天沒分開過。因為康克清是戰士、優秀的射擊手,身帶兩支手槍和一支毛瑟槍。有時她還肩扛三四支步槍,以幫助勞累的戰士。像大多數婦女一樣,她分到了一匹馬,但她很少騎,揹著額外的槍支徒步行軍。

  楊定華著《雪山草地行軍記》詳細介紹了康克清在長征中的情景。任紅軍總司令部直屬隊政治委員的康克清,出入於槍林彈雨之中。不僅揹著手槍、皮包、軍用地圖、糧食等物,並且背自己的包袱毯子。她身體雄偉,能吃苦,堪稱軍中女傑。在後河岸邊,楊定華曾見她將自己揹著的皮包按於膝上,親自擬寫直屬隊渡河的命令。長征結束後,康克清曾對海倫·斯諾說,長征並不十分艱難,“就像每天出去散散步一樣”。

紅軍一路上不時停下來,收割農民遺棄在田野上的青稞。收割時朱德總是打頭陣,隨軍工作的婦女也參加割麥勞動。康克清肩上揹著槍和揹包,手不停地揮動鐮刀,絲毫不比丈夫遜色。

鄧穎超與蔡暢

  在出草地的第三天過後河時,鄧穎超正在患病。河闊十丈,深達三尺,部隊都停滯於河邊,鄧坐的擔架自然也停於密集隊伍之中。有不少中下級軍官都去看她,她喘息著向圍著她的軍官們問道:“河水深到什麼程度?”軍官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要緊,沒有關係。”她仍很關心地對戰士們說:“同志們,大家手牽著手過才好呀,不要沾溼了衣服呀,這是過草地最後的困難了。”戰士們聽到她的話莫不動容,提高了渡河的勇氣。

長征中,蔡暢身著紅軍制服,腳蹬草鞋,腰帶上掛著手槍,風姿綽約。紅軍戰士看到她齊聲喊:“大姐,給我們唱支歌吧!”蔡暢笑著問:“唱什麼呢?”“唱《馬賽曲》。”蔡暢回答:“好吧!別喊了,我給你們唱。”楊定華回憶說,當時雖然聽不懂歌詞,但大家都受到了感染和鼓舞。蔡暢對於長征沒有任何怨言。正如李伯釗所說,她意志堅強,給她備了一匹馬,但她很少騎,而是讓給傷病員騎。那時她歲,身材纖瘦,但她不僅翻越了南方的五嶺,並且在漫長的二萬五千裡崎嶇道路上進行宣傳鼓動,提高長征戰士們計程車氣。康克清把蔡暢講的故事和笑話稱為“精神食糧”。

草地嬰兒

  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的漂亮妻子蹇先佛懷孕並將臨產了。當時六軍團正在前往同第四方面軍會合的途中。月初,正過草地的紅軍官兵專門為她圍出見方的一塊小天地,四面的“牆”約有一米五高。她在那裡生了一個男孩。蕭克回憶道:“當時生得還相當順利。一兩天後她又騎馬行軍了。”孩子成了有名的“草地嬰兒”,她和孩子平安到達延安。年底,孩子被送到湖南常德附近的祖母家裡,後來死於日本人發動的細菌戰中,據說當地老鄉死了一萬餘人。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