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性格豪放、浪漫,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他一生不願犧牲真我,從不委屈自己,“性不好束縛”。他一生最討厭規矩、節制,做事總追求盡興、極致。這一特點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出來,比如他的毛筆字天馬行空,放縱飄逸;他穿衣喜歡寬鬆。周福明、吳旭君等回憶:“主席穿衣一定要大,不喜歡緊身,喜歡空蕩。”
一次,毛澤東和陳毅一起接見外賓,毛穿了一雙大毛窩。陳毅說,人家接見外賓都穿皮鞋,你怎麼能穿個大毛窩呢?毛說,我就穿這種,幹嘛要跟別人穿得一樣?我穿得舒服。
毛澤東每天困了才睡,完全不理會大自然的規律。不光晝夜顛倒,而且每天睡覺的時間都不相同,“我的一天是二十五個小時”。
他總是餓了才吃,“毛澤東工作起來不分鐘點,吃飯也沒有鐘點,只以感覺飢餓為標準”,“有時一天一頓,有時一天四五頓。”雖然保健醫生給他制定了菜譜,他卻經常不用。他有句名言,“吃辣子的人革命性強”。他經常是整根尖辣椒幹炕一下,拿來便吃,以便刺激胃口。他的另一句名言是“吃紅燒肉補腦子”。他只吃喜歡的,不管什麼名貴不名貴,健康不健康。喜歡的全盤掃光,再來一盤。不喜歡的,一筷子也不動。
毛澤東這一特點,在他的娛樂生活中也體現得十分充分。不喜歡的節目,絕不勉強看下去;喜歡的,反覆看,而且是馬上就看第二遍。
從年起,侯寶林就給毛澤東說相聲。毛最喜歡的是《關公戰秦瓊》,侯寶林、郭啟儒剛說完,沒想到毛澤東當場說:“再說一次。”這在相聲演出史上是很少有的。侯郭二人只好站在原地,一字不差地從頭到尾又說了一次,毛澤東聽得依然笑逐顏開。
年月底,中央電視臺(當時稱北京電視臺)調集一批骨幹,攜帶一整套直播裝置,南下長沙,為病中的毛主席提供電視節目。開始一段時間,主席想看什麼,就透過湖南電視臺的頻道現場直播到主席的電視機上。這一點嚴格保密,湖南觀眾是不知道的。開始主席點的大部分是湘劇、花鼓戲移植的“革命樣板戲”,一般觀眾很難察覺出什麼異常。不過也有例外,“有一天,剛剛播完一個節目,毛主席打電話要求馬上重播一遍。同一個頻道,同一個節目,連續播出兩次,恐怕是‘史無前例’的。”就在重新播出的過程中,電視臺接到了許多觀眾的反映電話,工作人員只好向觀眾解釋是“安排失誤”。
後來,毛澤東又想看傳統劇目,也就是“文革”中被打成四舊、毒草的舊戲。且不說排練這些戲調集演員需要時間,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讓普通觀眾看到這些“反動”的節目。“於是,中央電視臺派出專家,與湖南電視臺一起晝夜加班,改裝好發射機”專門為主席開闢了一個“第五頻道”。但當時的技術,不能保證這個訊號只被主席的一臺電視收到。一試播,馬上有接收到的觀眾質問為什麼播舊戲?工作人員開始向觀眾說是誤收到了香港訊號,觀眾卻不上當:“明明是湖南那個播音員的聲音嘛!”後來,技術人員決定,搞有線電視。於是攝製組在與主席臥室只有一牆之隔的地方架好裝置,請演員來這裡現場演出,主席在牆裡面透過一臺英寸監視器收看。
越到晚年,毛澤東在生活習慣上越是大氣豪放,隨心所欲。當事人回憶說:“年初,毛澤東的精力還是比較充沛的,老人家幾乎每天晚上看節目,而且都要看到深夜,中間從不休息,有的戲要連續看四遍。記得有一天已是深夜一兩點鐘了,大家都已經進入了夢鄉,突然一陣哨音把我們驚醒,接待處打來電話要求馬上送節目。我們像部隊搞緊急集合一樣,大家邊穿衣邊拿劇本邊揉眼睛,跑步來到會議室,只幾分鐘,一切準備就緒,演出就開始了。”
毛澤東性格的另一個特點是倔強,說一不二,不容反對。
毛澤東晚年一次大病,也是因為固執己見。林彪事件對他刺激極大,他心情抑鬱,病了一場,而又一度拒絕醫療,導致病情越發展越重。(周恩來的保健醫生張佐良親自參加對毛澤東的一次搶救,搶救過後,有位專家對周恩來說:“我們最擔心的是,毛主席醒過來以後仍然會不肯接受各種檢查與治療。我們這麼多醫生在此,也無能為力。”)後來,在天氣極冷的一月份出席陳毅的追悼會時,仍在病中的毛澤東大衣下只穿著薄毛褲和睡衣。工作人員要給他穿褲子,他不讓再穿。工作人員明明知道這樣肯定不行,卻也不敢勸。他就這樣出了門,著了涼,回來之後,病情加重,一度昏厥,差一點發生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