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路軍”,又簡稱“路”,本是作戰中臨時編組的戰役、戰術指揮層次,一般在戰後取消。年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時,開始出現了“路軍”的番號。但國民黨軍在十年內戰中把它作為一級正常指揮層次保留下來,代替軍的指揮職能。國民黨軍總共出現過多個“路軍”番號。
抗戰全面爆發後,陝北紅軍主力於年月日,被國民政府正式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個師。月日國民黨軍取消“路軍”編制,統一編制,八路軍改成十八集團軍,但習慣上仍稱“八路軍”。在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中,作為中國對日抗戰中流砥柱的八路軍將士驍勇善戰,功勳卓著,大量消滅日、偽、頑軍的有生力量,其中包括兩股自稱“七路軍”的武裝。
年七七事變後,原東北軍將領萬福林部南下撤離逃亡至冀中易縣、滿城、徐水一帶。其中一個名叫孟閣臣的連長,在滿城縣神星鎮石板山以抗日名義,招兵買馬,攤捐徵稅,搶劫綁票,幹起了綠林勾當。不久,孟閣臣將隊伍開到了北趙莊,把部眾擴充到多人,佔據易縣、滿城、徐水縣,繼而成立了“河北省遊擊軍第七路軍”,簡稱“七路軍”。
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成立後,孟閣臣表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服從晉察冀軍區的指揮,堅決抗日;並要求軍區予以正式任命,派幹部來改造七路軍”。年月,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授予“七路軍”晉察冀第軍分割槽的番號。但孟閣臣並沒有真心接受八路軍的領導,牴觸政治思想工作,抵制中共政治部主任陳大凡,跟蹤限制其行動,並指使部下襲擊中共滿城農民抗日突擊隊。“七路軍”更是在其統治區域欺行霸市,勒索民財,並大肆吸毒販毒。另據中共北平地下黨反映,“七路軍”參謀長和日軍來往頻繁。
根據群眾的強烈要求,年月,在聶榮臻的命令下,楊成武率領八路軍部隊迅速將孟閣臣逮捕,“七路軍”多人被改編。從此“七路軍”官兵真正成為了八路軍戰士,在抗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無獨有偶。抗戰期間在山東還出現過一支自稱“七路軍”的部隊。抗戰開始後,綠林出身的劉耀庭在單縣招兵買馬,聚集了多人,不久被李宗仁收編為“第五戰區第七路游擊隊”。這個“七路軍”最初和日偽進行過戰鬥,但在年後,在國民黨頑固派的唆使下不斷製造反共摩擦,在遭到八路軍痛擊後,竟勾結日偽尋求“庇護”。年月,八路軍對“七路”的最後兩個據點發起進攻。經過兩天的激戰,“七路”的大部分兵力被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