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毛澤東百戰百勝的神秘武器

[ 歷史故事 ]

紅軍有秘密“武器”,可是博古、李德不會用,毛澤東會用

  年初,隨著中央革命根據地第次反“圍剿”的勝利,紅軍繳獲了大量敵人的裝備,包括多部無線電臺。為此,中革軍委決定將總參謀部執行偵聽任務的偵察臺從通訊部門中分離出來,成立軍委二局,專門執行無線電偵察任務。二局成立後,在局長曾希聖的領導下,偵聽能力迅速提高,透過刻苦努力,多次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多種版本的密電碼,為紅軍反“圍剿”提供了可靠情報。在中央紅軍長征前,中革軍委二局基本上已經具備了破譯國民黨軍隊各類密電的能力,成為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秘密武器。

  年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連續突破了道封鎖線,於月中旬,進入湘南。此時,軍委二局破譯的敵人軍情為:國民黨軍隊忙於追堵紅軍,湖南中部尚未形成堡壘區,相對空虛,而在西面的湘江地區,幾乎已經形成了口袋狀的第道封鎖線。針對這種情況,獲知情況的毛澤東建議北向湖南中部挺進,彭德懷主張向北進軍湘潭、寧鄉、益陽,避開敵人的追堵,調動敵人到湖南殲滅之。可是當時的黨中央總負責人博古和負責指揮紅軍作戰的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聽不進任何意見,頑固堅持到湘西去和紅、軍團會合的主張,不顧一切地硬往敵人的口袋裡鑽,結果打了大敗仗。紅軍在月日至月日突破第道封鎖線的湘江之戰中損失萬餘人,佔總兵力的%以上。

  黎平轉兵,秘密“武器”初顯鋒芒

  蔣介石得知紅軍搶渡湘江後,他清楚貴州方向國民黨軍佈防薄弱,於月日,蔣介石將其路“追剿”軍改為兩個兵團,企圖將紅軍在誘往湘西的路上聚殲,並命令黔軍王家烈部在錦屏、黎平一線阻擊紅軍西進。面對如此嚴重的敵情,博古、李德仍然固守其事先制訂的戰略計劃,於月日命令紅軍西進龍勝,準備爾後北上湘西,同紅、軍團會合。月日,紅軍佔領通道縣後,中央政治局委員召開臨時會議討論紅軍戰略轉移的前進方向。毛澤東在會上力主轉移,提出西入貴州創造新根據地的建議。雖然會議進行了激烈爭論,但博古、李德堅持同、軍團會合的計劃。

  月日淩晨,軍委二局破譯了國民黨軍第兵團總指揮劉建緒部署截擊紅軍的密電,內容為在通道縣以北的綏寧地區構築封鎖線,防止紅軍“北竄”。當日時分,中革軍委根據敵情調整了行軍路線,命令全軍繼續西進。同時,敵情也使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堅定了支援毛澤東轉兵貴州的決心。月日,中央紅軍佔領黎平。月日,軍委二局破譯的敵人密電證明國民黨軍的企圖仍然是要圍殲紅軍於北上湘西的途中。

  月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再次討論紅軍轉移的戰略方向問題。毛澤東據理力爭,堅決主張轉兵貴州。會議再次發生激烈爭論。雖然博古等想繼續堅持原議,但在鐵的事實和準確的情報面前,大多數同志支援並決定採納毛澤東的意見。

  四渡赤水,秘密“武器”指出敵“死穴”

  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在中央的領導地位後,中央決定紅軍向黔西北運動,力圖搶在川軍尚未部署完善之前強渡長江。年月日拂曉,中央紅軍萬餘人向西一渡赤水後,毛澤東見長江以北已有敵軍重兵防守,決定紅軍暫緩執行北渡長江計劃,令部隊西進至扎西(今雲南威信)。月日,當各路敵軍紛紛擁向扎西時,毛澤東見黔北敵兵力薄弱,出敵不意地指揮中央紅軍向扎西東進,於月日從二郎灘、太平渡等地向東二渡赤水河,回師黔北。

  這時軍委二局及時向軍委提供了截獲的準確情報,毛澤東等領導人當即決定乘川軍和吳奇偉部未趕到遵義前,對婁山關之敵予以打擊。月日,紅軍團等部發起婁山關戰鬥,將敵個團擊潰。月日,毛澤東又依據軍委二局提供的吳奇偉部兩個師的位置,判斷這兩個師兩日內趕不到遵義城,於是命令紅、紅軍團乘由婁山關潰退遵義之敵喘息未定之際,發起攻擊。月日晨,紅軍攻佔遵義城。當日,吳奇偉率部趕到遵義附近,隨即指揮所部和王家烈殘部進行反攻。軍委二局又及時將破譯的敵情和吳奇偉指揮部位置報告軍委。毛澤東等軍委領導人研究了敵情後認為,川軍距紅軍距離尚遠,吳奇偉兩個師孤軍深入,王家烈殘部已成驚弓之鳥,決定圍殲吳奇偉部,命紅軍團主力直插忠莊鋪,首先打亂敵人指揮,然後各個擊破。隨即,紅、紅軍團發起進攻。國民黨軍潰不成軍,吳奇偉僅率一個團殘部狼狽逃出紅軍包圍圈。

  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後的天內,以個團的兵力,殲滅和擊潰吳奇偉部個師、王家烈部個團,斃傷敵餘人,俘敵餘人,繳獲各種槍支多支(挺)、子彈萬發,取得了長征以來的最大一次勝利。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