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特別行動隊”威力有多大?

[ 歷史故事 ]

  建文帝朱允炆在城破之際,一把宮火,燒死了自己。可是很快就起了一種傳言,說建文帝沒有死,而是逃出京城,從此遊歷四方,做了個快活自在的行腳僧。其實這是人們本著樸素善良的願望,可憐建文帝不幸的命運,總望他能逃出生天,在故事裡還他一個公道。

  我們今日仍不忍想象,當燕軍兵臨城下,城中如沸,宮裡宮外一片混亂的情景。那時,最可憐的就是母親和孩子了。建文帝皇后也姓馬,我們稱她小馬皇后。這位年輕的母親,懷抱哭爹喊孃的孩子,忍不住渾身觳觫發抖。孩兒們都還小,太子文奎不過七歲,次子文圭才幾個月,還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哪裡離得開母親的抱持?

  他們的爸爸建文皇帝,在絕望之際,親手殺死了都督徐增壽,一身血汙地闖進宮來。小馬皇后禁不住驚呼一聲。看到丈夫愁眉深鎖的樣子,她知道王朝和家庭落幕的時刻到了,她內心悲苦,心宛如被一隻手狠狠揪住,那樣的疼。此刻最令她痛苦,內心在絕望中輾轉掙扎、割捨不下的,是她年幼的孩子們。

  孩子是無知,也是無辜的。小馬皇后看了一眼丈夫,建文帝唯報以一聲嘆息,皇后揩去淚,將兩個孩子推給身邊的宮人,痛苦地扭過頭去。孩子被匆匆從父母身邊帶走。他們能走出多遠?小馬皇后不知道,但母性告訴她,當父母將以慘烈的方式離世時,孩子不能留在此地,讓他們聽天由命吧!

  殿廷外,哭喊撕心裂肺,混雜著喧鬧的人聲,小馬皇后的雙眼被滾泉一般急湧的熱淚沖刷,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

大火“騰”地躥起來,迅速蔓延……

  就在同一時刻,一支以騎兵組成的快速機動部隊,踏碎長街,向宮城開來。皇朝已轟然倒塌,宮禁之鎖早已失效,無論是皇城,還是宮城,所有門禁都洞然大開,逃命的太監和宮人,像從著火的老鼠洞裡鑽出來,沒命地奔逃,守門軍人也撇下武器,不知去向。

  這支全副武裝的馬隊先佔領皇朝四門,斷絕出入,然後迅速衝入紫禁城,分路佔領宮中要地,一面用武力彈壓,恢復秩序,將趁亂大肆竊取宮中財物者就地正法,一面組織沒有逃跑的宮人和衛士救火。這支特遣隊的頭目,是一名宦官,姓劉名通,他親自帶領一隊精銳甲士,從奉天門一側的穿廊急速穿過去,過乾清門,直入乾清、坤寧等後宮。他臉色如鐵凝,雙眉和臉頰都因為緊張而抽搐。但他對自己的使命異常明確,他把手中的刀把緊握了一下,確認自己將堅決執行燕王交付的秘密任務,不會稍有畏縮。

  劉通本是東北女真人,在洪武年間與其兄弟劉順一起,被閹入燕府為宦官,從此追隨燕王,成為朱棣最為親信的宦官之一。他生於洪武十四年(),卒於宣德十年(),在他的墓誌裡,記載了這樣一條重要資訊:

  “(劉通)初事太宗文皇帝(與下文之‘上’,都指朱棣)於藩邸,時權倖用事,離間宗室。上嘉公忠謹,委以腹心,俾察外情。公廣詢博採,悉得其實以聞。”

  據我所知,這是朱棣委用宦官執行特務任務、刺察外事的最早證據,那時他還是一位藩王,可見他一直都是個諜戰迷。

  “時權倖用事,離間宗室”所稱之權倖,應指齊泰、黃子澄等“左班奸臣”,在當時人心不定的情況下,朱棣委劉通為腹心,“俾察外情”,使之“廣詢博採”,及時瞭解外間輿論。

  劉通為人精明能幹,膂力剛強,“靖難”兵興後,這位偵緝隊長變身統兵大將,在沙場上又多立戰功。

墓誌寫他建文四年“六月,渡大江,奪金川門,平定金陵,肅清宮禁”。由於劉通前期行事多涉機密及宮闈秘事,其墓誌記載亦相當簡略。從這段文字可看出,劉通率兵奪取金川門,扈從朱棣入城。隨即,這位特務頭子,立刻被委以一項重要使命——“肅清宮禁”。這項可能代號“六一三工程”(六月十三日為燕軍進城之日)的機密任務,最重要的物件,正是已成甕中之鱉的建文夫婦。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