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光武帝劉秀不可言明的“痛處”

[ 歷史故事 ]

此話觸及劉秀痛處,他當場發作,差點將桓譚斬首,後來雖然息怒,還是將桓譚從中央機關貶到六安當郡丞。結果,直言的桓譚沒有直接死在劉秀手上卻死在路上。沒過多久,劉秀也“永遠”了——

  東漢的第一個皇帝光武帝劉秀,是西漢第一個皇帝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據《資治通鑑》第三十八卷載: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生了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的侯爵位被兒子劉熊渠一支繼承,到王莽篡奪帝位時,他們的封國被撤除。劉買的小兒子劉外,曾任鬱林太守,劉外的兒子劉回是鉅鹿都尉,劉回的兒子劉欽是南頓令。劉秀就是劉欽的第三個兒子。劉欽早死,劉秀兄弟幾個由叔叔劉良撫養。劉秀成年後,喜歡種田,估計是個優秀的農民。

  從劉秀的世系來看,他們家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由王而侯,再降為沒有爵位的太守、都尉、縣令,至劉秀這一代,已經成為平民。年輕的劉秀,在農閒時也做點販賣糧食之類的小生意。有一次,劉秀和姐夫去拜訪一個懂算命的人物蔡少公。蔡少公佔了一卦,說“劉秀當為天子”。在座的人馬上介面說:“那肯定是說國師公劉秀吧?”原來,當時的皇帝王莽手下有個位居“上公”的重臣也叫劉秀,他的級別,離皇帝也就差一檔了,所以大家認為肯定是說那個劉秀要當皇帝。糧販子劉秀和大家開玩笑說:“你們太小看人了吧,怎麼就知道不是我這個劉秀呢?”此話一出,引來鬨堂大笑——也難怪,你劉秀雖說祖上是皇帝、王侯,可現在連個幹部身份都沒了,還想當皇帝,太離譜了吧?

  國師公劉秀是誰?說起來也不是等閒人物,他父親劉向是著名大學者,他本人在學術上也頗有建樹。他本來不叫這個名字,叫劉歆。這個劉秀是王莽的老同事、老朋友,早在漢哀帝時,王莽推薦劉秀當上了侍中,後來又升為光祿大夫,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之一,也就是這時改名為劉秀。公元年,王莽去掉漢朝名號,正式當皇帝,在任命輔政大臣時,老朋友、死黨劉秀當上了國師,賜封嘉新公,與太師、太傅、國將並列為四輔,位列“上公”。西漢末年,自從王莽興起“符命”後,民間的各種流言也多起來,“劉秀將當皇帝”便是其中一種。對於相信這句話的人來說,心裡所指的劉秀,十有八九當然是國師公了,怎麼會是小糧販?

  然而,人的命運就是這麼不可琢磨。就在糧販子劉秀被人鬨堂大笑之後,沒過幾年,他還真的成了皇帝,光復了漢室,在歷史上眾多皇帝之中,算是很有作為的一位。

  劉秀當皇帝,終究是靠了自己出色的能力,以實力說話。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自稱皇帝的人很多,僅皇族人員當中,一開始比劉秀更有市場的就有劉玄(劉熊渠的曾孫)和放牛娃劉盆子。吹盡黃沙始見金,最後的勝利歸了劉秀,與其說是他的名字取得好,不如說是人家的本事好。

  可惜,劉秀本人也頗以為自己是應驗了民間“讖語”,命中註定要當皇帝的,以致在當上皇帝后,習慣於依靠符命來解決疑難問題,還大力支援這類封建迷信的出版物出版發行。到了劉秀晚年,這類宣揚迷信的出版物氾濫。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年),給事中桓譚上書勸劉秀不要相信符讖,認為符讖預言即使與事實相符,也不過是巧合。此話觸及劉秀痛處,他當場發作,差點將桓譚斬首,後來雖然息怒,還是將桓譚從中央機關貶到六安當郡丞。結果,直言的桓譚沒有直接死在劉秀手上卻死在路上。沒過多久,劉秀也“永遠”了,其對待桓譚的一幕,讓人感到迷信思想使這個原本出色的光武帝失色不少。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