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重的扁擔

[ 民間故事 ]

  明朝嘉靖年間,在江南地界昌橋村,有一位莊稼漢名叫馬臘生,他有個兒子叫馬行。這一年,馬臘生的老婆生了重病,家中實在沒錢抓藥了,年近二十的馬行忍不住催促父親快想辦法。馬臘生咬咬牙,終於下了決心似的,從櫃子裡取出一個物件來。那個物件長長的、窄窄的,馬行定睛一看,這不就是一條普通的木扁擔嗎?

  馬臘生一言不發,拎著那條扁擔向屋後的山上走去,馬行疑惑地跟了上去。不一會兒,馬臘生來到了一座土墳前,雙膝跪倒,低聲說起話來。  這座墳裡埋著的是馬行的爺爺。馬臘生的聲音裡,滿含著無奈:“爹,如今您的兒媳病了,我實在是沒銀子抓藥了,只得動用這條扁擔,請您老原諒!”說著,馬臘生站起身來,向村裡走去。馬行不禁感到納悶:這根扁擔除了能擔重物外,還能有什麼用處?動用它,就能有銀子買藥嗎?  不一會兒,馬臘生拎著扁擔,來到了一戶鄰居家的門前,張了張嘴,卻沒能說出一句話來。鄰居仔細望了望那根扁擔,問道:“臘生,你是不是遇上了難處?”  馬臘生漲紅著臉,終於說出話來:“我……我老婆病了,沒錢抓藥,所以,我……我……”  鄰居接過話頭:“所以,你想借銀子抓藥?行,這銀子,我借給你!”說著,鄰居捧出幾塊銀子,塞到了馬臘生的手中。  馬行注意到,那幾塊銀子當中,除了一塊稍大點兒的銀錠外,其餘的都是碎銀子,加在一起,也不過十兩。可馬行知道,這位鄰居以種田為生,那十兩銀子,應該是他家的全部積蓄了。馬行感到十分不解:鄰居為何如此慷慨,一見到那根扁擔,便借出了自家所有的銀子?  馬臘生用這些銀子抓了藥,老婆的病終於好了,而他省吃儉用了一年,終於攢下十兩銀子還了債。  馬行心中的謎團始終沒有解開。這天,他聽說鄰村的一戶人家,賣出了一件家傳的古董,得到了許多的銀子,心中不禁靈光一閃:我家的那根扁擔,該不是用十分名貴的木料做成的吧?對,它一定很貴重,是一件祖傳的寶貝,因此平日裡,父親才會把它鎖在櫃子裡!也正因為它是一件祖傳的寶貝,所以父親想動用它時,就特意去爺爺的墳前,請求爺爺的原諒。而鄰居一見到它,便知道馬家能還得起銀子,於是慷慨借銀……天啦,有這寶貝,我家豈不是要發財了嗎?  想到這裡,馬行連忙向父親求證,馬臘生卻語氣淡淡地道:“那根扁擔,確實是件寶貝,不過它可不是什麼古董,賣不出什麼銀子。”  對於父親的回答,馬行很不以為然,心想:既然它是件寶貝,又說它不是古董,賣不出什麼銀子,這不是自相矛盾麼?看來,父親還想瞞著我呢!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它到底能賣多少銀子!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馬行偷偷地開啟了櫃子,aigushi.悄悄取出了那條扁擔,輕手輕腳地出了家門。一路緊趕慢趕,一個半時辰後,馬行趕到了縣城,進了一家古玩店鋪,請掌櫃給看看,自己這條扁擔值多少銀子。  掌櫃拿起這條扁擔,只掃了兩眼,便伸出了四根手指頭。馬行心頭一喜:“掌櫃的,你說它值四千兩銀子?”  掌櫃搖了搖頭。馬行的心頭一緊:“掌櫃的,你說它只值四百兩銀子?”  掌櫃又搖了搖頭。馬行的心裡更沉了,他脫口而出:“掌櫃的,難道它只能賣出四十兩銀子?”  那掌櫃終於開了口:“它只值四文錢。小夥子,它只是用普通的杉木做成的,並非用名貴的木料製成,也不是什麼古董,只值這個價。我的店鋪裡,正好缺一條挑水的扁擔,如果你願意賣,我倒願意出四文錢,買下它。”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酒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