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涇縣城裡,有位男子名叫王知名,以寫字賣字為生。這年秋天,他忽然不寫字了,卻迷上了鬥蟋蟀。
王知名以前從未鬥過蟋蟀,為了儘快學會鬥蟋蟀,他一看見別人鬥蟋蟀,就會一路小跑趕過去,仔細觀察。日子一長,他便看出了一些門道,也能像模像樣地鬥蟋蟀了。 大概因他剛人行不久,鬥蟋蟀的經驗少,他總是輸多贏少,很快便得了個“一敗塗地”的綽號,但正因為如此,願意同他鬥蟋蟀的人越來越多。 轉眼,一年過去了。這天,王知名剛要出門去找人鬥蟋蟀,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忽然走了進來,手裡捧著一隻古色古香的瓷罐。 那男子自我介紹叫李海波,住在縣城東北角,聽說王知名喜歡鬥蟋蟀,因此慕名前來,要與王知名切磋一番。 王知名點了點頭,請李海波坐了下來。李海波把手中的那隻瓷罐輕輕地放到了桌上。王知名拿眼一掃那隻瓷罐,先是一愣,然後不動聲色地仔細察看起來,緊接著,他心中一動:“這隻瓷罐終於出現了!” 王知名也捧出一隻裝著蟋蟀的瓷罐放到了桌上。 兩人將兩隻蟋蟀放在一隻瓷罐裡,工夫不大,便分出了勝負:王知名的蟋蟀鬥敗了李海波的蟋蟀。 李海波失神地望著王知名的那隻蟋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都說王知名是個“一敗塗地”,今天他的蟋蟀怎麼這麼快就贏了? 李海波哪裡知道,以前,王知名與別人鬥蟋蟀時,所使用的蟋蟀都是個小體弱的,因此總是輸多贏少,而今天他所使用的蟋蟀卻個大力猛,這樣一來,李海波的蟋蟀豈能不輸? 看到李海波哭喪著臉,王知名輕鬆地說:“算了,我也不要什麼賭注了,你那隻瓷罐很好看,就用它抵賭注吧。還有,你能否告訴我這個瓷罐的來歷呢?” 李海波嘆了一口氣,道:“這隻瓷罐是我從唐機理的手裡買來的。唐機理是我的朋友,住在縣城西郊,上個月的一天,我去他家做客,在他家見到了這隻瓷罐。我痴迷於鬥蟋蟀,我一看見它,便知道它是一隻用於養蟋蟀、鬥蟋蟀的罐子,而且,它古色古香,很有些年頭了,於是我就買下了它……” 李海波說完,又長嘆了一聲,留下那隻瓷罐走了,王知名則悄悄地跟在了他的身後。一路七彎八拐,終於,李海波走進了縣城東北郊的一幢房子裡,顯然,那是李海波的家。 望著李海波家的房子,王知名在心裡頭默默地盤算:李海波家的房子很是平常,不像是暴富之家,而且李海波雖然身材不小,但卻很文弱,似乎做不了那麼大的案子……看來,李海波所言不虛,下一步,我得去會一會那唐機理。 接下來,王知名便天天在縣城東郊一帶轉悠,悄悄打聽唐機理家住哪裡,以及他的相貌、家境,以何為生。幾天後,他終於得知:唐機理四十多歲,身材矮小,身體瘦弱,以種田為生,家境一般,而且,他並不喜歡鬥蟋蟀。 王知名不禁感到很疑惑:唐機理也不像是暴富之人,而且以他的身體狀況,似乎也做不了那麼大的案子,但是,他既然不喜歡鬥蟋蟀,那麼,那隻用來養蟋蟀、鬥蟋蟀的瓷罐,為何出現在他的家裡,並被他賣給了李海波? 左思右想一番後,王知名決定找個由頭,結識唐機理,探一探虛實。 這天下午,王知名又來到縣城東郊,藏在一棵大樹的後面。不一會兒,從一幢房子裡走出了一個男子,那個男子正是唐機理。 王知名從那棵大樹的後面轉了出來,迎著唐機理走了過去,裝著無意的樣子與唐機理撞了一下。緊接著,王知名連聲向唐機理道歉,並邀請唐機理一道去附近的一個酒館裡喝酒。 來到酒館,兩人進了一個單間。王知名酒量很大,他頻頻向唐機理敬酒,而唐機理很貪杯,很快就喝得面紅耳赤、暈頭轉向。 王知名見時機到了,於是說起了李海波,並說他是李海波的朋友。而唐機理則大著舌頭,不時地插上幾句話。 說著說著,王知名把話題一轉,說起了李海波的那隻古色古香的蟋蟀罐。唐機理又喝了一杯酒,道:“那隻蟋蟀……蟋蟀罐,是……是我賣給李海波的。” 王知名連忙追問:“你是怎麼得到那隻蟋蟀罐的?” 唐機理忽然警覺起來,閉上口,不再說話。王知名心裡不禁一動:那樁案子,難道真是唐機理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