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人和張天師是好友,他倆常來常往。其實,張天師常到曲阜,孔子卻只去過張天師府一次。去了一次還帶來了麻煩。是件什麼麻煩事呢?有這樣一個順口溜人們常講不忘:
張天師到孔府常來常往,孔聖人去天府只有一趟,螞蚱精放人間危害百姓,公雞神為除害天天喊唱。由此引出一篇故事來。(一)平時,孔子和張天師交往密切,好到不分你我,凡是對方替自己答覆的事,不管知道不知道,同意不同意,只要對方說:“我替你答應了。”也得點頭說:“就哪吧!”他倆好是好,張天師常到曲阜玩,和孔聖人談天論地,說今道古,玩幾天張天師臨走總要說:“孔仁兄,你啥時候到我天師府玩玩?”孔聖人邊送張天師邊說:“抽空一定前往。”說歸說,他天天講學教育弟子,大空沒有,小空去不了。魯定公九年(公元前年)孔子任中都宰,他帶領眾弟子:冉耕、閔損、子路、子貢、顏回、曾點、子游、子夏等作為助手到中都(汶上縣)上任。期間孔子“製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途,路不拾遺,器不雕偽,市無二價。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四方之諸侯則焉。”中都被孔子治理的井井有條,張天師聽說後前來參觀拜訪孔聖人,在汶上馬踏湖畔的聖澤書院與孔子相見。張天師對孔子說:“你教弟子學好,學本事,行善,傳授各樣知識,讓他們為國出力,可得揚善懲惡啊!”孔子說:“如今的中都已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這都是我揚善懲惡教化的成果。人間之事,定要善者好,惡者無,教育為本,相信世間無惡!”張天師說:“善心不一定得善報,人世間永珍複雜,要懲惡揚善,狼走千里它也要吃人啊!”孔子說:“不會的,不會的,民為貴,民為善,為民不能害民!”張天師說:“我是捉妖拿怪的,鬼怪不除,民要受害,光行善不中啊!”說後就要走,走時又對孔聖人說:“仁兄若到我府看看,是會使你明白的,抽空到我府玩玩。”就回了天師府。(二)張天師好久沒來看望孔子。一天,孔子處理完繁忙的公務,總覺的有些煩悶,很想再找張天師聊聊天,就去張天師府找天師玩。一進天師府,見院子裡關押著許許多多,高的、胖的、瘦的年齡大的,小的,男的,女的,無數個犯人。有的叫,有的鬧。孔子有些同情。這些人在院裡自由行動,就是不敢走出院門。為啥能這樣呢,這是天師符能管教他們。孔聖人往裡走,迎面朝他走來一個人。他一看沒個人形,瘦得出奇,即使用再薄再利的刀尖也刻不出一絲肉來。孔子感到奇怪,隨口問道:“你咋恁瘦啊?”那瘦人哭著說:“您是聖人,好理論,在天師府他們不讓我吃頓飽飯,您老和天師是老友,求求您說句話,放我出去吃頓飽飯好嗎?”孔子說:“我當家,放你出去吃飯,吃飽,吃好再回!”那瘦人說聲:“謝謝孔老開恩!”說後就不見了。張天師早就算到孔子來了,在孔子答應那瘦人吃頓飽飯後,他就從上房走了過來,一見孔子就問:“孔仁兄,進我府可見到什麼稀奇事沒有?”孔子說:“見一位瘦得連一絲肉好像也沒有的人。”張天師問:“他說什麼了沒有?”孔子說:“要我放他出去吃頓飽飯。”張天師說:“你咋說的?”孔子說:“我看他餓的可憐,就答應他出去吃頓飽飯。”孔聖人拜訪張天師張天師說:“毀啦!他是個螞蚱精,為了不讓他危害黎民百姓,特把他鎖進我府,你放他下界,到人間危害百姓去了,這回不知要吃絕多少莊稼!你別在我府玩了,還是我找你玩好了,別再給我放走妖怪,下界就要危害百姓。你快回到中都,它已在那裡危害莊稼了,你就趕快讓人們做米飯,每塊地裡都放上一盆米飯,讓它吃頓飽飯,我再捉拿他回府,你說話了,後悔也晚了。孔兄伸過手來,送你幾個字。”孔子只得伸過手,張天師對他念念有詞,念後,對孔子說:“聽雞叫,再看手心,照做別誤啊!”(三)孔子聽後半信半疑,就悶悶不樂地回到了中都。一到中都,到處都是蝗蟲(螞蚱)鋪天蓋地。這時他才相信了張天師的話,急忙派弟子到各地送信,照張天師說的辦法辦了。張天師送走孔子,忙派雞神下民間,速速捉拿螞蚱精,為民除害,關押天師府重審治罪,讓它改邪歸正。雞神尊命下界了。螞蚱精下到凡界,危害汶上、水泊梁山等魯西南一帶。它吃光了許多莊稼,孔子讓它下來吃頓飽飯就回去,螞蚱精越吃越起勁,這時它可不聽了。雞神下到凡界,看了一圈,別處無螞蚱危害,只有汶上、水泊梁山等魯西南一帶蝗蟲(螞蚱)遮天蔽日。雞神在凡間察看一天,見螞蚱吃了米飯,還繼續禍害莊稼,到了第二天,天還沒亮時,打明雞叫開啦:“快快嘍,快快嘍,快快回!”這是啥意思呢?一是喊人快起,去趕螞蚱;二是命令螞蚱快快回天師府。回到中都縣衙兩天,孔子心中不樂,一連兩夜也睡不著覺。天師讓他聽雞叫看手心,雞叫了,他伸手一看,嚇毛啦,天師一張符寫在手心:“螞蚱危害下界來,危害百姓不應該,改造千年應歸正,惡習不改重為害,快快回到天府來,違令要上斷頭臺!”孔子一看,一時心慌脫口而出喊道:“螞蚱快逃!”這句話喊出可壞了,不是螞蚱回府,而是命它逃命。螞蚱就落在了人間,沒收回。神雞呢,命它降捉螞蚱迴天府,螞蚱被放跑,它任務沒完成,也不能迴天帥府,也只得留在人間捉拿螞蚱,每天天亮前喊人們起床“快快嘍!”早起幹活,捉拿螞蚱,叫來叫去,叫成了“咯咯嘍”啦。神雞下凡時,全身金色的羽毛十分耀眼,孔子的弟子們帶領中都的百姓晝夜驅趕蝗蟲,許多皇蟲跑到了馬踏湖的蘆葦蕩裡,由於神雞鑽進蘆葦裡捉拿螞蚱,通身沾滿蘆花,就變成了蘆花雞神。張天師發令:只有雞神捉淨人間蝗蟲,迴天覆命,方可到天池洗掉身上的蘆花,恢復天雞金身。雞神在人間捉啊捉,多年過去了,直到現在也沒捉乾淨地裡的螞蚱,就這樣雞神就永遠變成了蘆花雞,留在了汶上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這就是汶上蘆花雞的來歷,如今,汶上的蘆花雞在全國獨一無二,成為汶上珍禽,聞名於世。直至如今,蘆花雞隻要一見螞蚱就刁吃。它這是在完成捉拿螞蚱的任務哩。孔子呢?認為自己去了一次天師府辦了件錯事,從那再也不到天師府玩了。民間有句俗語:孔子進天師府——就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