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正在吃驚之時,又聽見慧琳道姑說道:“徒兒退後幾步。”只見她將石棺上一個凸起處轉了一下,隨著“嘎啦啦”的聲響,就見棺蓋向石棺的前端滑出了四尺有餘,石棺赫然露出了一個足以容納兩、三人的口子。
“徒兒休怕,隨為師下去。”慧琳道姑對靈芝說了一句,然後打著了火折,起身、抬腿進了棺內,靈芝隨後也跟了進去。
裡面是一級級的臺階,下了十幾階後,通道拐了彎兒;再下了十幾階,又拐了個彎兒,此後通道平坦了、並逐漸變寬了,能並排透過四人。
這裡是一條地道,直到此刻,靈芝方才明白,原來這個神秘的石棺竟是假的!僅是一個地道出口的偽裝物。
這時,慧琳道姑點燃了置放在牆壁上的幾盞油燈,在一處牆壁上摸索了一會兒,輕輕一推,便現出一個空洞,她的手從洞中伸進去,似乎一轉,就聽見一陣“轟隆隆”的聲響,一塊兒牆壁竟然開啟了,原來是一個暗室的門。
靈芝跟在師傅後面進了暗室,點著幾盞燈後,靈芝看見這間暗室足有兩丈見方,裡面有石床、石桌、石凳,還有幾個蒲團兒,顯然是打坐用的。
師徒二人各坐在一個蒲團兒上,慧琳道姑開始向靈芝傳授一些心法。
……
此後月餘的日子,靈芝每夜亥時都去密室打坐練功、聆聽師傅的傳授,道業果然精進,道學的基本術法,諸如形身分離、騰挪、障眼、變幻、縮地、隱身、遁地之術等均已掌握。
慧琳道姑還引導著靈芝皈依了道教,成為一名居士。
這一日練功之後,慧琳道姑對靈芝道:“徒兒已然掌握了各種術法,有待日後勤於修煉,積蓄功力。為師幾日後將去雲遊四海,傳道授業,此後與徒兒難得時常相見。”
聽到師傅要走了,靈芝心裡一陣難過與不捨,不禁眼含熱淚,唏噓道:“弟子實在捨不得師傅啊!”
慧琳道姑嘆道:“為師亦捨不得徒兒。自從十幾年前為師第一次見到徒兒,你我的容貌竟如此相似,如同母女、抑或姊妹一般,便油然而生了一種親近感,使我與你一見如故,這是我要收你為徒的原因之一。然而,修道之人四海為家,以廣傳道法為己任,不可受世事所累,故為師與徒兒終究要離別。”
靈芝接道:“師傅所言,弟子明白,只是一時心中不忍。不知師傅對弟子還有何吩咐?”
慧琳道姑說:“為師確有幾句要緊的話要告誡徒兒:其一,為師走後,徒兒務須靜心修煉,不可絲毫懈怠;其二,徒兒日後要多行善事,救助黎民、懲惡除霸,力圖保一方安寧;其三,徒兒日後如遇到品行好、靈氣高者,可收其為徒,傳授道門術法。只是所學的法術切不可濫用,不到逼不得已之時切記收斂。”
“在此密室中修煉,隱秘而便於入靜。密道、密室的進入方法徒兒已知,為師走後徒兒繼續使用吧。還有一事,待十八載後,徒兒可效仿為師雲遊四海,待遊歷至終南山時,或許能夠見到為師。”慧琳道姑又囑咐道。
靈芝回道:“徒兒謹記。”
於是,靈芝遵照師傅的囑咐,此後經常進入密室修煉。
……
光陰荏苒,已然過了十餘載。
此時,靈芝的道業已修煉得幾近化境,她也收了兩個徒弟。
那一年,靈芝居住的山區以外鬧開了洋鬼子。
聽那些從山外歸來的人講:“山外經常有洋鬼子出沒,那些洋鬼子紅頭髮、藍眼睛、鷹鉤鼻子、穿著軍裝,他們所到之處便劫掠鄉民、姦淫燒殺、無惡不作,鬧得雞犬不寧。”並提醒鄉親們也有所防備。
這一天,村裡老何家新近過門的兒媳婦文繡帶著兩個小姑——十五歲的玉兒和十三歲的珍兒去鎮上。文繡挎著一個竹籃,裡面盛著多半籃兒雞蛋,家裡養的雞下了蛋,平時捨不得吃,待到積攢多了拿到鎮上賣了錢,然後再買一些針頭線腦等日用之物。
出門前,文繡悄悄地對兩個小姑說:“妹妹,等賣了雞蛋,給你們倆每人買一條頭繩,好好打扮、打扮。”
玉兒、珍兒高興地直蹦高,忙不迭地說:“還是嫂嫂好、謝謝嫂嫂!”
姑嫂三人高高興興地走在去往鎮上的山道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地已經離鎮子只剩下三、四里路了。
突然,文繡看見前面搖搖晃晃地走來兩個大個子,只見他倆穿著灰綠的洋服,帶著有沿的帽子,白白的面龐,高高的鼻樑、深深的藍眼,身上挎著長槍。
玉兒嘴快:“嫂嫂,是洋鬼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