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媽祖的傳說

[ 民間故事 ]

    媽祖出世

    媽祖出世後,為什麼叫林默呢?這裡有一個傳說。

    有一次,觀音菩薩帶龍女和善財,參加土母娘娘的蟠桃會後,各人踏著雲霧,向普陀山走去,經過莆田嵋洲天頂時,有幾股黑煞氣,自海面直衝天頂。走在前頭的龍女,撥開雲霧一看:帽洲灣海面上,幾隻漁船沉落水,許多漁民落海底,海底幾個妖怪正搶著人吃屍;岸上,許多媳娘、兒仔。有的哭老公,有的喊阿兄,十分悽慘。

    龍女看這場面後,心中不忍。其實觀音在龍女撥開雲霧偷看凡間的時候,屈指一算,知道是泥洲灣裡有個海怪在搗亂,只因天機不可洩露,所以不跟龍女說。龍女對觀音說:“這些妖怪,擾害生靈,如果不除掉,將來害人不淺。請師父大發慈悲,救救眾生。”觀音聽了說:“龍女啊,這是天機,你不必掛心。到了洞府以後,你自然會明白。”說完,師徒三人又繼續再走。剛要入殿,一批香客又來到寺門。其中,有個循洲巡檢林願,帶著夫人、家丁,來觀音殿進香口觀音看這些人入殿以後,立即化身人座,受人香火。只聽林夫人祈求說:“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我林家生了一男四女,不幸長男得呆痴病,怕將來香火無人繼,求觀音再賜男兒一人好接香火。如能答應,我林家一定多多施捨,普救世人。”林願陪夫人上香後,就帶夫人回去了。不多久,香客都走了,觀音對龍女說:“龍女賢徒,林家世代好善,為人慈悲,這次親來求嗣,師父只好答應。後日,你就投胎他家,了結這個緣份,收伏妖魔,替天行道口”龍女聽後。正要再問時,觀音又說:“這是天意,不必再問,你去吧!”

    龍女聽一了,只好拜了觀音,同善財走出佛殿。龍女對善財說:“師父要我下凡,收伏妖魔,替天行道。只怕我成了凡間俗人,無法完成這個大業。”善財聽了說:“你安心去。到時,我會去凡間助你一臂之力。”再說,林夫人去觀音閣上香後就有孕了。又過了許多日,林夫人就要分娩了。府裡個個忙忙碌碌,大家都在等林夫人早生貴子口也是這一天,龍女到了下凡日子,就辭別觀音,同善財駕著雲霧,朝著林家飛去。一道紅光閃後,“轟隆”一聲如山崩。林家一個丫頭匆忙忙地對林願說:“夫人生了千金。”林願聽後,心裡一十分不樂,在廳裡走來走去。這時,門外林家前前後後,紅光閃閃。大家以為失火,都趕去救火。但到了林家一看,不但不見火星,而且沿路清香撲鼻。等大家問明情況後,才知道林夫人生了個千金。於是,大家朝林夫人道了喜後,各自回去了。

    本來,家裡添丁,是件喜事。卻因林夫人又生了第五個千金,林願心裡幾分不樂。再說這小女生下滿月了,不笑不哭,林願認為是個啞巴,決定將她拋棄野外口一天,林願趁夫人不注意,偷偷地把小女帶出家門,來到一處偏僻山崗,正要丟下時,對面來了一個道士,口裡唱:“救人一命,勝造一七級浮屠啊!”林願聽了,心想:“這道士莫非有什麼話要說?”就開口問:“師傅有何指點?”那道士說:”這小女有什麼罪過,要把她丟在野外呢?”林願答:“這小女生下滿月至今不笑不哭,將來一定是啞巴。故此……”

    “是不是啞巴,讓貧道一看便知!”

    “好吧,你來看,她要是能說話,我就帶回扶養,如果不會說話,就交給你帶走。”

    “好吧!”道士說完,對著小女說了幾句什麼,小女就晰晰呀呀地又說又笑。林願見了,覺得驚奇,就辭別了道士,抱著小女,轉身一看,那道士已經走得無痕無影了。後人說,那道士正是善財化身來點度龍女的。

    林願回家後,就給這個奇怪的女兒取了個奇怪的名字—林默。這個林默,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海神媽祖。

    附記:

    據《泥洲志》和臺灣《林氏大宗》記載,媽祖姓林名默,世居莆田賢良港。父林願,五代閩時,官都巡檢,母王氏生一男五女。宋建隆元年庚辰三月二十三日生第六女,彌月不聞啼聲,因此名默。七歲授學,悉解文義。十歲湧經禮佛。十二歲,有道匕玄通授以玄微秘法。十五歲能為人治病。並常渡海至淚洲救助海卜遇難漁、船民。宋雍熙四年九月九日,成道於淚洲島,年二十有八。媽祖一生樂於救助海難。深受民眾祟敬。白一姓為紀念她的功德,於937年在泥洲島上立廟奉祀,至今已有千年。明時,航海家鄭和兩次奉旨來到渭洲拜祭並擴建廟宇。清康熙統一臺灣後,下旨對媽祖廟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媽祖廟遂有“海上龍官”之稱。自宋以來、媽祖先後被救封二十八次。宋宣和五年封順濟夫人,紹熙元年封妃爵,元至正十八年救封天妃,清康熙炭十三年封天后,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內政部命令各省儲存媽祖廟,改稱林孝女祠,故媽祖有“天妃”、“天后”、“天上聖母”之稱。如今,媽祖廟宇遍及國內外。僅臺灣寶島就卞廟宇八百多座。外國人稱媽祖為“海上女神”,足見媽祖在海內外之巨大影響。

    窺井得天書

    林默年輕時常到海邊玩,有時幫助回來的漁船搬運東西,有時幫助出海的船工挑貨送水。時間久了,大家熟悉她,都叫她林默娘。

    有一次,幾隻漁船剛出海,突然刮來一陳大風,把那幾只船一下子翻沉海底口後來,有幾塊寫有“循洲”記號的船舵,漂流到島邊。許多受難家屬看到了,知道是親人出了事故,大家哭得天昏地暗。林默呢,看到這情景,心裡十分難過,暗暗對天發誓:願意犧牲一切,制伏風浪,為漁、船民護航!然而,這事情到底該從什麼地方做起,她一時想不出辦法。從此以後,她就天天來到海邊,觀察風雲變化。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度過了不少時間。

    這一天,大風大雨。林默一個人呆呆地站在海邊,看看犬,看看海。這時,普陀山的觀音菩薩屈指一算,知道林默有事,就叫來善財,告訴他如何去幫助林默。善財領了法旨,直向莆田調洲島飛去。

    善財到了調洲島,搖身一變,化作一個老道長,走到林默身邊說:“你是什麼人,為什麼單個人站在這裡?”林默回答:“我在觀看天時變化,以後好替海上漁民護航。”

    “好個菩薩心腸。其實,這也不難,只要你有決心,總會做到的。”

    “請道長指點。”

    “好吧,你如果真有決心,每天對井默誦《觀音經》,七七四十九日以後,你自然會明自。”善財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從此,林默就按道長的指點,對井默誦起《觀音經》。不管好天落雨,專心念經,毫不灰心。那善財為了暗助林默,也不時來看顧。有時為了試探師妹是否專心,他化作一個少年,走近林默身旁戲弄。林默頭不抬起,眼不斜視;有時他又變作猛獸蛇蠍嚇她。林默仍然坐著不動,一心默誦《觀音經》。坐了七七四十九日,到那最後一天,家中五個姐姐以為小妹得了呆痴病,都來看望她。只見小妹雙手合十,閉日靜坐。大家覺得奇怪,齊齊叫了聲“阿妹!”

    林默聽了說:“來了!”話音剛停,井中一道金光一閃,一股濃煙從井下地衝上來。內處姐姐“哇”地叫了一聲,同時昏倒在地。這時,林默張開雙目,只見井口趴著一隻烏龜,背上馱著一部“金書”。林默立即拿過一翻,裡面沒有一個字。正當她猜疑的時候,善財又化作道長,站在她的面前,說:“善哉!善哉!這是無字天書。因你一心好善,感動了天廷,所以送你天書。今後如果遇到什麼疑難,只要焚香打坐,口唸《觀音經》,許時你一看便知。”林默聽了,記在心裡,手捧天書,上前向道長施禮說:“多謝道長指點。”忽然,一陣風過後,道長不見了。

    再說林默的五個姐姐,也在這時醒了,但並不知道眼前發生的事情。大家上前看了小妹妹手中的書,說:“這裡面並無一個字,要它做什麼了”林默聽了,笑了笑說:“我自有用處。你們不必管它。走,去膺吧!”

    以後,每逢危難的時候。林默就去翻看天書,解決了大大小小不知多少事情。

    收服晏公

    晏公是東海一帶的海神。

    有一次,林默乘著一隻漁船。準備順路給一個小島的漁民看病。船到海中時,突然風浪大作。漁船像一片樹葉似的,在風浪中漂浮。船仁的人,個個呼天喚地。這時,峭公突然喊:“桅舵搖撼了!”林默看了,大聲對船上人說:“不要怕!”接著又對銷公說:“拋旋!”硝公聽她說得有理,就照吩咐放下船旋。說也奇怪,船旋剛放下去,船身就安定一來。林默走到船頭一餚,只見一個滿臉嘴須、目周凸凸、頭戴金冠、身穿繡服的人,騎著一隻海豚,隨著浪濤。上下浮沉。他看到林默站在船頭,就立即鼓起風,掀起浪,一下子雷騰雨嘯,黑雲滿天。林默坐的船,又劇烈地搖動起來。林默知道是這個海怪作祟,馬上念起咒語,取出一道符錄,向海面丟去。頓時,霧散天晴,一股大風,一排巨浪,直向海怪衝去。那海怪見勢頭不對,就收了妖法,坐在海豚背上,高舉雙手,向林默作揖,而後一言不發地離去了。

    海怪只不過一時被林默所制伏,並不服輸,又改變了方法,化作一條黑龍,張牙舞爪,騰雲駕霧,在海面上翻滾起來。林默心想:上次我已讓你生還,你卻不知退步,這次又來興風作浪,擾害生靈,若不制伏,後患無窮。於是,林默又念起咒語,把一張魚網拋向黑龍。

    黑龍冷不防被魚網網住,盡力翻騰打滾,始終無法逃脫。海怪知道林默法力廣大,就現出本相。林默見了,說:“你是什麼地方凶神,敢來這裡興風作浪,擾害生靈?”海怪說;“我是東海海神,今日巡邏到這,看你站在船頭,不怕大風大浪,因此施展法力,想用風浪嚇你一嚇。想不到反被你制伏。請神姑你寬恕!”林默聽了,怕他又是花言巧語,就收起魚網,丟過纜繩,叫他拉著。海怪不知是什麼,伸手接了纜繩,想不到立時被捆縛住了,而且越縛越緊,捆得義嚴又實,無法轉動,只能隨著波浪起伏。海怪無可奈何,只得向林默央求:“我誠服神姑,願聽神姑一號令。”林默看海怪有悔改的意思,就說:“要去掉捆縛,你必須答應我一個事。”

    “好,我答應,你說吧!”

    “東海海面,風大浪急,船民常常翻船落水。從今以後,你必須去這一帶海面巡邏,保護漁船,贖回以往罪過,你答應不答應?”

    “聽神姑差遣!”

    林默看他臣服,就唸咒,收了纜繩,解開海怪身上的捆縛,說:“去吧!”

    海怪向林默一拜,化身去了。這個海怪就是晏公,現時媽祖廟裡那尊黑臉鼓眼的菩薩就是他。晏公還成了媽祖手下水闕仙班的總管,協助媽祖保護漁船民海上平安。

    媽祖降妖

    相傳在謂洲附近一個小島上,出沒著兩個妖,一個叫嘉應一個叫嘉佑。他們有時在荒山丘陵上,攝人心魄,迷人靈魂;有時在海浪中,把船掀翻,殘害生靈。

    有一天,一艘載滿旅客的帆船從附近海上經過。應、佑二怪見了,緊緊尾隨,打算興風作浪,掀翻客船。當客船駛到海水深處,二怪立即祭起妖法,頓時海面狂風大作,巨浪滔天。旅客們嚇得紛紛跪在船板上,對天高呼:“神姑保佑!”

    忽然,一道白光閃過,緊接著“轟隆隆”的雷聲在人們頭頂上炸響。霎時間,風停了,浪靜了,船穩了,人們轉驚為喜。這時,人們看到,在客船的前方,一隻小漁船在浪花中漂游著,船頭上站立一位美麗的小娘仔。應、佑二怪見到這美麗的小娘仔,口水都流了出來。他們改變了掀翻客船的主意,不顧一切地向著女子乘坐的漁船追去。

    可是,應、佑二怪怎麼追也追不上漁船。二怪追得快,漁船跑得也快;二怪追得慢,漁船也駛得慢,氣得二怪“哇哇”直叫。這樣追趕了一段後,漁船忽地調轉方向,朝著右邊的海岸駛去。二怪見了,心裡暗暗高興,因為右邊的海岸上是一片荒山。他們想,海上追不著,到了荒山上,只要前追後截,不怕抓不到手口二怪正要上前,只見那小娘仔抬起手掌,對著二怪的臉上輕輕一拍,二怪只覺得臉上被什麼東西重重地擊了一下,兩眼直冒金星,兩條腿也不聽使喚了,“璞通”一聲跪在地上。他們想不到自己竟然敗在小娘仔手裡,很不服氣,相互使了一個眼色,“嘎’,地一聲,要從地上躍起。誰知剛剛一躍,就被小娘仔點了麻穴,再一

    次摔倒在地。這時,二怪才真正認輸:“神姑饒命!神姑饒命!”那小娘仔連看都不看一眼,只“哼”了一聲,轉身就走,登上漁船,向大海駛去。

    應、佑二怪慌忙從地上爬起,跑到岸邊,跳上一隻小船,朝著女子乘坐的漁船趕去。他們一面拼命划著,一面大聲叫:“神姑-—等一等!”那小娘仔放慢了船速,等二怪來到船前。笑著說:“你們這樣緊追不捨,是不是還想拼命呀?”二怪跪在船上,雙手合十說:“不敢,不敢。小的自知作惡多端,難得神姑心存慈悲,饒了小的性命。我們願痛改前非,在神姑手下效勞,萬死不辭!"

    這小娘仔就是林默。她用計降服了二怪,又見他們跪地苦苦哀求,便含笑點頭,表示同意收留,全心全意。從此,嘉應、嘉佑二怪也列水闋仙班。

    鎮兩妖

    媽祖有兩個部下,一個叫千里眼,一個叫萬里耳。據說,這兩個妖精,原來是殷末封王的部下高明、高覺兄弟。他兩人被姜子牙打敗以後,逃到桃花山,化作妖精,經常害人。桃花山附近的老百姓無法生活,就向林默娘求救。

    林默娘自窺井得天書後,經多年修煉,學了法力,常常是人在膺裡、魂神能出遊外地。她曾在織布時脫神渡海去救郎爸阿兄,平時,常在海面救護遇難的漁船民。因此,大家都叫她“神姑”。

    林默娘聽說桃花山妖精糟蹋老百姓,就下決下為百姓除害口一天,她同一班女子一起,到山上去採野菜。兩個妖精看到這些女子,就動手動腳調戲。林默娘怒了,大聲喝:“不得無禮!”妖精心想,這些婦女,往日看見他們,個個嚇得無頭神,今天為何如此大膽?裡面一定有原因。於是兩妖騰空一跳,化作一道火光,叫人看得眼花繚亂。林默娘一見,把手中一條絲帕向空中拂了一下,一時鳥雲蓋天,狂風大作。兩個妖精知道逃已來不及,就現出原形,一個手中拿著斧頭,一個手中提著方天戟,向林默娘衝來,卻因風大,無法前進。林默娘又大聲喝:“大膽妖怪,還不放下屠刀?”兩個妖精一聽,這才放下兵器,跪在林默娘面前求饒。林默娘警告他們說:“今後如再出來做壞事,殺害老百姓,決不饒恕!”

    過了兩年,這兩個妖精又經常出來,在海上興風作浪。受害的漁船向林默求救。林默娘查翻天書,知道這兩個妖精是北方水、金兩星所化;要除掉他們,須用火來攻。不久,這兩個妖精又在海上害人。林默娘見了,口中唸唸有詞,施展法力,制起一撮土,一把火,霎時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火焰連天。兩個妖精自知無處可躲,就伏在林默娘面前,磕頭請罪,願意改邪歸正,聽從林默娘使喚。

    從此,這兩個妖精成了林默手下的部將,一個耳朵能聽萬里,一個眼睛能看千里,他們經常跟隨林默娘出海救人,凡是海上遇難的人,只要呼喚媽祖的名字,萬里耳、千里眼就立即把聽到、看到的情況告訴林默娘,並立即前往搭救。時間久了,人們忘記這兩個妖精的名字,就叫他們做“千里眼”、“千里耳”了。

    媽祖書庫

    在渭洲島南面海岸邊,有一處石景奇觀,叫“媽祖書庫”。那裡,一片片褐黃色的頁石活像一本本、一疊疊很規格的書,井井有條地堆放著,排列著,像一座收藏豐富的書庫。

    相傳,林默少年時,聰穎好學,讀了許許多多書。她曾立誓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征服暴烈的大海,去解開世人常遇的疑難。但是,她能讀到的書太有限了。怎樣才能如願以償呢?她苦思冥想,焚香跪拜。有一天,她在睡夢之中,見到一個鶴髮童顏的老翁,對她說:“善良的姑娘,在南海濱的石林中,有一座書庫,藏著許許多多奇書。不管是誰,只要讀遍那些書,就會成為無所不能的人。但是,那些書只允許你一人看,不可帶走,不可外傳。如果不慎傳給歹人,天下就永無安寧之日了。切切記住!”

    第二日大早,林默依著老翁指引的方向,果然在莽莽石林中找到了書庫。那裡,各種奇書琳琅滿目,金頁銀字,每一冊書上都記著最深奧的學問、最高明的法術,都是人間絕對見不到的。林默看到日頭西沉,才讀完一疊,剩F的想帶回家去細讀。但她記起老翁的吩咐,趕緊把書放回原處。低頭一看,真奇怪,剛才讀過的書冊已經變成石頭了。

    幾個月後,林默把書庫裡的全都讀遍了,那些書也全都化成石塊,依然整整齊齊地擺列著。

    以後,林默成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她昇天後,人們就把那個書庫叫做媽祖書庫。上輩人說:如果天下第一善良的人到那裡,那石頭書冊又會變為可翻可看的寶書,就會從那裡學到濟世解難安天下的本領呢!

    伏機救親

    有一年秋天,林默的郎爸、阿兄洪毅、阿姐秀香想北上捉魚。林默知道了,勸他們說:“阿爸、阿兄、阿姐,近日有海妖興風作浪,你們不要去出海!”

    郎爸看了林默一眼,說:“你不要打彩市,我討了十幾個海,什麼天時都見過。今日風平浪靜,驚它什麼?”

    阿兄說:“阿妹在家織布,知什麼呢?”

    林默不服氣,說:“你們硬要出海,我也要齊去!”

    娘奶王氏勸說:“小娘仔,人說:有耳無嘴,少理閒事。而且還有十幾丈布未織,這幾天你要給我織完。”

    阿姐秀香也勸林默在家裡好好織布。林默無法,只好到房間裡,拿出一捆筷,外面用紅紙封著,拿給郎爸,說:“阿爸,請你把它帶在身邊,要是遇到大風大浪,危急時,你可將紅紙撕開,扔出海去,可保平安無事。”

    惟惠半信半疑,就把那捆筷收藏起來,插在內衫裡。郎爸、阿兄、阿姐出海去了。林默在家織布,心裡悶悶不樂。織著織著,人在家裡心卻不在織布機上,昏昏地伏在機上困著了。

    再說,惟惠與仔、女三人,搖著船槳,剛出賢良港,突然海上颳起了當頭風,掀起了百尺大浪。惟意和鄉親的漁船經不起這大風大浪的襲擊,有的桅杆斷了,有的船槳折了,不少漁船翻了。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惟惠想起了林默的吩咐,就將藏在身上的那捆筷拿出來,把它拆散,拋下海去。索時工未,只見海面上浮起了無數根大杉木。那些落下海的漁民抓住杉木,都得救了。

    再說惟惠剛拋下竹筷,自己的船就被打翻了,父子三人都落進大海,大風大浪把他們捲走了。惟惠歲頭大,支援不了,洪毅和秀香拼命保護他。突然一個大浪打來,把他們又打散了。三個人在風浪中浮了沉,沉了浮,十分危險。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對面漂來一塊小木排,上面站著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娘仔,頂著風浪前來救惟怠父子三人。只見她轉身跳進海里,左手提著惟惠的頭髮,右手拉著秀香的頭髮,嘴裡銜著洪毅的頭髮,輕輕地往木排上拖……

    正在這時候,家裡林默的娘奶王氏看林默伏在織布機上,目周緊閉,神色緊張,汗流滿面,一手持梭,一手拉線,腳踏機軸,好像跟什麼人相打一樣。王氏以為她是歐假死,就拍了她一下。

    “哎呀!”林默驚叫了一聲醒來,對娘奶說:“阿爸、阿姐救上來了,阿兄無法救了!”說著就哭了起來。

    娘奶看林默哭了,大聲罵:“你這死鬼,盡說壞話,等你爸回來,再跟你算帳!”

    過了不久,惟惠和秀香從海上到膺。他們兩人一路頭邊走邊哭。王氏見兒子無回頭,立即昏倒在地。

    焚屋引航

    宋朝時,泥洲灣秀嶼港十分繁華。有人說,那是因為興化軍的特產豐富,引來四海商賈的緣故。可當地人另有解釋,他們說:淚洲秀嶼港的昌盛,大罕是靠媽祖呢!

    宋代興化軍,三縣出三寶:莆田有桂圓如瑪瑙,興化的糯米勝瓊膏,仙遊的蔗糖天下少。生意人經營這三寶,如果航行順利,漂洋過海,往往獲利百倍。要是遇上惡浪險風,自然財喪人亡。當時,淚洲出了個奇女子林默,自幼熟悉水性,長大善辨風雲。她常常風裡來雨裡去,為舟船引航,行船的人尊她為女神。每逢風暴來時,她總會駕舟出海,把漂流在海面的船隻一一引進秀嶼港內。

    有一回,林默一連十幾天日夜為商人和漁民們引航,實在睏倦,吃過晚飯,在桌上一伏,就沉沉入睡了。父母和姐姐們不敢去驚擾她,取來r一條被子為她披蓋,讓她安歇。臨近半夜時,林默在睡意中依稀聽到海面傳來呼呼的風聲、隆隆的濤聲。被驚醒後,她馬上跑到海邊的崖石旁,只見排空濁浪,漂浮著幾點白光,還隱隱約約傳來暗晰呀呀的呼救聲。她知道,那一定是船隊被風暴困住,迷失航向了。駕舟引航已來不及了,林默立即轉身跑回家,沒進門就大聲喊叫;“父母兄姐,快跑出膺外去呀!”

    一家人,急急跑出門外,只見林默一揮手,把油燈摔向屋簷,點了火,茅棚頓時燃起熊熊火光。箱洲島上的沖天火光照得很遠很遠,被困在海面的船隊也見到了。原來,這是一支羅馬國的船隊。他們在黑夜裡遇上風浪,心慌意亂,水手不知所措。在這危急的時候,他們見到一片火光,辨清了淚洲灣秀嶼港的方向,拼盡全力,把船隊開進秀嶼港,終於化險為夷。

    第二天天一亮,羅馬的商人們就上岸要去答謝放火引航的人。他們來到林默家,看那一片殘垣斷壁,什麼都明白了。羅馬商人感謝不已,紛紛解開錢囊,掏出一把把金幣,要林默重修房屋。林默一點也不收,她比著手勢說:“房屋馬上就會修好的,請放心!”果然,不一會兒全島的鄉親們都趕來了,有的帶木頭,有的帶瓦片,人人動手蓋膺。不過幾個時辰,一座新樓立在眼前了。商人們見這情景,才放下心來,幹恩萬謝之後,到秀嶼碼頭辦貨去了。

    林默焚屋引航的事傳開後,海內外的商人都說:興化的特產寶貴,但興化人的深情厚意更加專櫃!於是,來興化做生意的商人更多了。

    鐵馬渡海

    林默長到十八歲時,親眼見過的海難不下百回,每一回海難都使她的心碎。特別是那年九月的一次大海嘯,吞沒了島上的數十條漁舟,奪走了鄉親百餘條性命,林默難過得像得了重病。

    一日午時分,林默突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馬嘶聲,心裡十分詫異:這淚洲島上人家慣用舟揖,從來沒見過馬。只有村頭東面的古榕樹下,立著一尊不知是哪個朝代留下來的鎮邪鐵馬。那鐵馬雖然神氣非凡,但畢竟年長月久,早已斑跡剝落,蒼老削瘦了。

    第三天溟裡,林默和衣而臥,虛掩柴扉,靜靜地等待,側耳細聽,果然又聽到一陣馬的叫聲,似乎是從村頭東面傳來的。她急忙出門,趕到村東頭的古榕樹下,走近鐵馬,摸了摸馬身。說來也怪,那馬身上的斑斑鐵鏽竟成了茸茸細毛,手觸著感到微微溫熱。她繞著鐵馬仔細巡看,發現鐵馬還眨著雙眼,嘴裡噴出白氣,長長的馬尾還會輕輕擺動呢。她又驚又喜,放大膽子一翻身跨上鐵馬,往馬脖子上輕輕地捶了一拳。神了,鐵馬猛然發出一陣嘶鳴,昂起頭,奮開蹄,馱著林默離開村莊,奔向茫茫大海。風裡浪尖,鐵馬神威大顯,就像馳騁在千里平川。林默試著駕馭它,只要她的左手指向那裡,鐵馬就奔向那裡;她的右手五指收攏,鐵馬就戛然止步。林默很高興,她想,有了這匹神馬,日後鄉親們不管遇上什麼災難,也都有了指望。

    天色微明,林默把左手向村莊一揮,鐵馬轉過頭來,箭一樣沿著原路奔回古榕樹下口林默跳下馬,用手輕輕地撫摸它,鐵馬會意地向她點了一下頭,就一動不動的站立著,恢復原來的樣子。從這以後,林默常常跨著鐵馬,飛馳在萬里海面上,營救遇難的漁民、客商。佣洲島和遠近所有的漁村,都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

    後來,林默昇天為仙,那匹鐵馬也跟隨她去了。直到現在,還有人見過林默身著紅色披風,騎著褐色神駿,在海面上巡遊,護衛著航海的人們!

    媽祖昇天

    傳說媽祖原是一個在觀音菩薩門下修煉的龍女。有一次,她隨觀音去東海,見淚洲島漁民遭海怪殘害,船翻人亡,萬分可憐,就向觀音請求,允她下凡收伏海怪,救護生靈,功成之後,再回門修煉。觀音心肝慈善,就答應說:“二八為期。去吧!”

    龍女就在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投胎在箱洲島林願家裡,名叫林默。林默長大後,專為島上鄉親排憂解難,男女老少都稱她為媽祖。一天。,媽祖記起觀音菩薩說的“二八為期”,下凡十六年的期限已經到了。但她想起與姐妹鄉親朝夕相處十六個春秋,突然離去,於心不忍。人情難捨,師命難違,叫她進退兩難。膜時,她心事重重,獨自在海灘上走來走去,有時看看天頂,有時看看海面,直到天光,也想不出兩全的辦法。這時,玄通道士悄悄地來到她身邊,輕輕地說:“神姑心跡,老道盡知。二八也可說是二十有八,汝可再留人間十二年,既不違師命,又不絕人情。”

    媽祖聽道士說得有理,就在島上留下來了。

    不覺又過十二年。一天螟裡,媽祖見到觀音菩薩款款飄來,用拂掃一指說:“弟子可記得‘二八為期’麼侖如今河清海晏,百姓康樂,汝應在重陽吉日,速回南海!”媽祖從夢中驚醒,知道明天就是自己昇天的日子,急忙起床梳洗打扮,接著又焚香祈禱,然後一一與郎爸、娘奶、姐妹以及島上鄉親見過面,說:“今日重陽佳節,要上淚洲峰祭犬,或許遲歸,大家不必等我口”

    媽祖一步一步地登上淚洲之頂,在一塊潔淨的方石上坐下來,雙手合十,兩眼緊閉。待到太陽落山,天上仙樂悠悠,彩雲布合,觀音菩薩帶著童子迎接她來了。她的靈魂脫出凡體,隨一陣清風直上天廷。

    再說,媽祖的郎爸、娘奶、姐妹與鄉親們見她很晚還未回來,就到嵋峰頂上去找,只見她神態慈祥,靜靜地坐化在方石上。眾人十分悲痛,個個大哭二玄通道士早知有今日,也飄然來到這裡,勸大家:“神姑昇天去了,大家不必悲傷,應該為伊立廟塑像,四時奠祭,願伊的神靈永駐人間,庇護天下。”眾人聽後,才漸漸收住目汁不再哭了。

    第二天,泥洲島仁出現了第一座媽祖廟。廟裡尊媽祖神像,是全島男女老少用一撮撮海泥塑成的。以後,媽祖的神靈時常回到循洲島上,庇護百姓的安寧。

    霧海神燈

    明永樂七年,欽差太監鄭和統領指揮陳慶,帶領大隊商船,出使西洋各國。當船隊駛到巴士海峽時,幾十艘琉球海盜大船,朝商船迎面駛來,一會兒就把商船團團圍住。船上兵士知道這幫海寇是琉球國的失意武士,勇悍善戰,十分殘暴。一場惡戰就要發生了。陳慶指揮見大家有點驚慌,就大聲對部屬喊:“大家聽著:這回我們奉聖上之命,出使西洋,眼一下被海寇圍困。我們只有同舟共濟,與海賊決生死。兵書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現在是有進無退,大家準備拼命吧!”

    兵士們聽了這一番話,振作精神,決意與海盜拼命。開戰之前,在陳指揮帶領下,一齊向船艙裡的媽祖神像跪拜禱告,祈求神明保佑。禱告後,陳指揮發出迎擊號令,帶頭向賊船衝去。這時,風浪很大,賊船又是順風,對大明商船十分不利口不一會兒時間,就有幾個士兵中箭身亡。有的兵士想繞開敵船,不作正面攻擊。陳指揮見了,大聲喊:“我們肩負君命,又有媽祖神助,還怕這區區海寇麼?”說完,就要帶領兵士衝向賊船。忽然,天空上傳來好像很遠又很清楚的聲音:“風大浪急,不可冒進!應乘霧溯流而上。”

    陳指揮聽了,心頭一下子亮了起來,他向天空一看,只見霧茫茫的天空上,有一盞紅燈閃閃發光。他驚喜萬分,悄悄地吩咐船隊改變航向,並告訴兵士們說:“這是媽祖在顯靈。”

    兵士們聽了,個個勇氣倍增。海寇怎麼也想不到,明朝船隊怎麼突然佔了上風,順流直下,一個個像有三頭六臂,勇猛非常。海寇驚慌失措,陣腳大亂,急忙調轉船頭,想溜之大吉。陳指揮見賊船已亂,親自擂鼓助戰,乘勝追擊,很快就把來不及逃跑的五隻賊船團團包圍了起來。陳指揮帶領兵士跳上賊船,砍倒桅杆,劈碎椅,捕殺盜賊一百多人。

    得勝後,陳指揮帶領兵士在媽祖神像前拜謝助戰之功。後來,又購買了一套祀器皿,親自送到循洲媽祖廟致祭,以表誠意。

    乾隆拜媽祖

    乾隆遊江南,到了莆田。路上聽人說,媚洲島上的媽祖有靈有信,就和隨行太監去媚洲島看個虛實。這夭下午,夭時很熱,也沒風,乾隆和太監來到文甲渡口,等啊等,等到日頭落山,還看不到一隻船影口兩人走得腳痠嘴幹,滿八肚氣話。

    太監說:“萬歲貴為天下之主,何必為探訪一尊地方菩薩,受此勞苦呢?”乾隆也衝狂地說:“既然來了,當然得上島走一趟。如果媽祖以虛名惑眾,寡人定要拆除神廟,砸毀金身!”才說完,只見海面漂來一隻小船,船頭坐著一位老漁翁,船尾立著一個小娘仔,生得很俏,像仙姑一樣:頭頂髮式如一道順風髻,髻邊彆著幾枚五彩貝殼,上身穿白紗裙,下配水火鞋,鞋頭鑲著一束浪花圖。乾隆看後,像喝了五斗酒,兩顆目週一直望著那個女子。站在旁邊的太監看他那個式數,就悄悄地拉他的衣襟,示意他不要露出馬腳,然後對舵公說;“請施個方便,渡我們上島,事後自當厚謝。”舵公聽了,摸著鬍鬚說:“我父女倆人,專門在這裡引渡過往客官。只是今天氣候炎熱,過渡人客不多,所以晚出來。二位一定等久了。快上船吧!”

    乾隆二人上船後,漁翁搖槽,漁女把舵,向泥洲島駛去口想不到,船剛到海中,忽然嘩啦一聲,一陣風過,渡船在海面浮沉顛簸。乾隆想:今日一命休矣!剛想到這裡,雙腳一軟,就倒在船倉裡。那隨行太監也嚇得魂不附體,主僕二人倒在一起口漁翁與漁女呢,仍然如平常一樣,說說笑笑,駛著渡船前進。漁翁看二位客人驚成那個樣子,就安慰說:“客官不必驚慌,這小船來往有媽祖保佑,能遇兇化吉,請兩位客官安心,保你萬無一失。”乾隆聽了,覺得自己是九五之尊,還不如這個小小的女子,就壯著膽,站了起來,一看果然船倉中供奉著一位女神,面貌裝束,跟船上的漁女一樣。這時,乾隆也顧不得什麼尊嚴和威風,趕緊跪在船板上,雙掌合十,祈禱說:“女神在上,請賜平安;若能如願,自當厚報!”

    說也奇怪,轉眼之間,風平浪靜口小船平安地渡過海面,停靠在淚洲碼頭。船上父女倆人應他們的請求,陪他們登上淚洲島,來到媽祖廟進香。乾隆在媽祖神像前三跪叩,謝恩不已。

    乾隆回來時,仍然乘坐那隻小船。他向漁翁說:“為何媽祖女神如此靈驗呢?”漁翁說:“行船的人,心中有媽祖,也就精神集中,臨危不慌,自然無難無災。神又因此靈驗。”

    乾隆回京後,心念媽祖恩德,不敢食言,立即御書“海不揚波”四字,叫人做了金匾,派太監親自送往淚洲媽祖廟,弘揚女神功德。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