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傳說:莎朗舞的來歷

[ 民間故事 ]

  羌族舞蹈最有名的是莎朗舞,“莎朗”意為“唱起來、搖起來”的歌舞,是一種典型的羌族鍋莊舞蹈。

  從前,有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的清晨,天空佈滿朝霞,身著豔麗服飾的羌族婦女和姑娘們迎著山間飄渺的霧靄踩露水、扯艾蒿,有的還洗神泉,以消除百病。那時,結婚的婦女則要穿著當年結婚禮服,帶上家中男人為她準備的乾糧、臘肉、咂酒,參加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日。男女老少正在載歌載舞之時,莎朗女神腳踩祥雲降臨,圍著美麗的海子跳舞,嘹亮的歌聲吸引了無數的羌民,優美的舞姿使羌民陶醉。大家情不自禁地跟著她學起來。黃昏後,羌族婦女和姑娘們紛紛回到山寨,家家戶戶的男人們早已為她們準備了咂酒以及煮熟的臘肉和舂好的洋芋餈粑。這些姑娘和婦女們吃飯喝足後,便又結伴開始切磋舞蹈……接連三天,莎朗女神腳踩祥雲降臨人間,挨家挨戶去教大家唱歌跳舞,通宵達旦,她既熱情又耐心,直到把每一名羌族女子教會為止。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羌民們都要聚集在海子周圍,等待”莎朗女神“來教她們。

  一年又一年,羌民們聚集在明鏡般的海子邊,在如茵的草坪上,在一座座供有白石的塔子前,邊跳邊唱,互教互學,演繹成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海棠不爭春
下一篇: 女媧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