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寧湖熟鎮有十三個門,門門都有木柵欄開關,還造了五座更樓:東、西、北面各一座,南面有兩座,都造在柵欄門上頭。白天行人出入,夜晚有地甲看更,二更天一過,十三個門就關門上鎖,不許通行了。
東面的大門叫獅子門。一天,二更敲過,門外來了位客人叫門。老更夫就著月光一看,叫門的是位文弱書生,心裡想:人家說不定是遠道來的,方便他一下吧,就下樓開啟柵欄門,讓他進來了。更夫問相公了:“你找哪家?”相公回說:“我是遊玩到此地的,哪個也不認得。”更夫心好,就說:“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髒,就在我這更樓上避避風吧。”那相公沒有去處,也只好跟他上更樓。一看,更樓雖小,東西也沒幾樣,睡的是地鋪,卻生著一盆火,火上吊著一把紫銅茶壺,暖氣當中夾著一股茶香。更夫拿圍裙把桌子、板凳一陣擦,就請書生坐下來歇著。更夫又拿來一隻杯子,擦洗乾淨,從火盆邊上拿來酒倒滿,還捧出一把花生米,笑笑說:“相公,吃點酒解解寒氣吧。”那書生早已餓了,也不客氣,端起杯子就喝,花生米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說:“好酒,好酒,好菜,好菜!”
書生吃喝夠了,精神大好,拿出隨身帶的文房四寶,對更夫說:“老人家,難得你這一片好心關照,我畫幅畫送你,表表心意吧!”更夫一聽蠻高興,連忙把油燈捻亮,看他畫。只見那相公紙一鋪,墨一磨,提筆三畫四畫,就畫成棵大樹,樹上分出五個岔枝,樹正中一個大窩,窩裡伸出五隻畫眉頭。相公收筆對更夫道:“有了這幅畫,以後你看更就用不著點香來計時辰了。”更夫想不明白,書生就指著畫裡的五隻畫眉說:“每到一更,窩裡的畫眉就有一隻飛到樹枝上,一飛就叫一聲。五隻畫眉飛出後,也就是五更天了。以後,它們又會飛回窩裡去。白天,你把畫收好,晚上再掛,放心睡覺,誤不了打更的事!”老更夫嘴上不說,心裡疑惑:“年輕輕的,說的比唱的好聽吶。”將信將疑地把畫收下了。第二天大早,相公臨走,更夫才想起來問問他尊姓大名。書生笑笑道:“我叫唐伯虎。”等老更夫回過神來去追,唐伯虎已經沒影子了。
當天晚上,老更夫吃過晚飯,就把畫畫開啟,剛剛掛上牆,那畫上已經有隻畫眉歇在枝頭上了。二更剛到,第二隻畫眉又叫喳喳地飛上枝頭。就這麼著,三更、四更;五更,五隻畫眉前前後後都飛出了窩,神得叫人不敢相信。老更夫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