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婆烤了一個圓麵包,晾在窗臺上。圓麵包躺得不耐煩,“噗”地跳下了地。
小狗看見了,說:“汪汪,多香的圓麵包呀,我要吃了你!”圓麵包說:“別吃我,我給你唱支歌。”她一邊唱一邊滾走了。
袋鼠寶寶看見了,說:“多香的圓麵包呀,我要吃了你!”圓麵包說:“別吃我,我給你唱支歌。”她一邊唱一邊滾走了。
圓麵包滾呀滾,滾到了老狐狸的腳邊,老狐狸稱讚她:“好漂亮的圓麵包啊!”圓麵包很高興,又唱起了歌。
老狐狸說:“親愛的圓麵包,我聽不清你在唱什麼,你能坐在我的鼻子上來唱嗎?”圓麵包就輕輕一跳,跳到了老狐狸的鼻子上。
圓麵包剛坐穩,就被老狐狸“啊嗚”一口吞掉了。
老狐狸正得意著呢,忽然聽見肚子裡傳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原來,圓麵包把他的肚子當成運動場啦!
真是一波三折啊,最後就折到了老奸巨猾的老狐狸肚子裡!
聽到這樣的故事,孩子們會由衷地快活。他們一定都喜歡圓圓的軟軟的香香的麵包,都恨不得抓在手裡放在嘴裡。可圓麵包並不配合他們的心思,竟自己不耐煩地跳下地,要進行一番轟轟烈烈的奇遇記,當然重點在於機智而勇敢地逃脫無數障礙打敗無數敵人最後喜獲自由。這時,吃不到麵包的孩子會暫時忘記它“食物”的本質,而貼心地替它捏一把汗,盼著它能逃開小狗、袋鼠寶寶等饞嘴巴。所以你聽到圓麵包一路高興地邊唱邊滾――這不就是小小孩的“智慧”與“灑脫”嗎?可惜小英雄當不了多久――也許這時孩子們的肚子又開始叫起來了,在美夢中他們就把頭腦簡單的圓麵包送進老狐狸的肚子。慢著,這可是傳統故事中最狡猾的狐狸哦,可不能讓它這麼容易得逞,也不能讓圓麵包落得太悲慘的下場――孩子們會體恤跟自己一樣稚弱的小東西。於是圓麵包又快活地在老狐狸肚子裡邊唱邊滾。
結局呢?這就是結局!大人們會想,哼,最後它還不是被消化掉了,玩完了!孩子們會說,一直到今天,它還在老狐狸的肚子裡又唱又跳吶!
整個故事很體貼地迎合著孩子們的意念――正是期待著故事的孩子們一波三折的意念造就了故事中一波三折的情節。所以故事很圓滿――沒有人捱餓,沒有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