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宋史》載:宋朝湖州地方,有個名叫朱泰的人,家裡很窮,靠著上山砍柴,挑往百里外的市上去賣些錢維持生活和養活老母親。一天,他又上崗砍柴,忽然遇到一隻老虎。老虎向他撲來,一口咬傷,拖著就走。朱泰大叫:“我死倒不要緊,老母太可憐哪!……”這一叫,同時拼命掙扎,老虎受驚,竟扔下他走了。朱泰撿得了性命,趕緊逃回家去。鄉親們知道了這件事,紛紛前來慰問,有的還送錢給他們母子,都說朱泰命大,真是“虎口殘生”呀!從此,這朱泰另起了個名字叫朱虎殘。
“虎口殘生”,也叫“虎口餘生”。作為成語,“虎口”兩字,不一定是指老虎嘴巴而言,凡是危險的境地、危險的地方,都可以用“虎口”作比喻。經過危險,僥倖保住了性命,可以叫做“虎口殘生”或“虎口餘生”。離開危險,就叫“脫離虎口”;很難逃脫危險,就叫“難逃虎口”。
還有以冒險為“探虎口”的。例如《史記》:“收散亂之眾,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