鰥寡孤獨

[ 成語故事 ]

《札記·禮運》的《大同篇》中,有這樣的幾句: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意思是說:讓年老的各有適當的歸宿,年輕的各有一定的用處,年幼的各有應有的成長條件,鰥寡孤獨和廢疾人,都有受到贍養的在權利。……這是儒家設想的所謂“大同世界”的景象。這在反動階級的統治之下,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什麼叫“鰥寡孤獨”呢?《札記》說:“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無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孟子·梁惠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孟子還稱這四種人為“窮民”(困苦的人):“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現在,我們所謂的“鰥寡孤獨”,已不拘泥於上述的定義和區別,而是泛指一切喪失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生活,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至於所謂“廢疾”,一般指聾、啞、瞎、四肢殘缺、神經失常,或長期患病的人,即“病殘”的意思。如果用“老弱病殘”這樣的說法,那麼“鰥寡孤獨廢疾者”差不多全可以包括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管鮑之交
下一篇: 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