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驚蛇

[ 成語故事 ]

《法書苑》載:釋亞樓(唐時僧人)善草書,他曾自題一聯道:“飛鳥出林,蛇驚入草”。意思是,草書要寫得生動,猶如奮飛的的鳥射出林來,又如受驚的蛇竄入草叢。後人就用這八個字,或簡作“飛鳥驚蛇”或“驚蛇入草”來稱讚優秀的草書。

借用動物的勇猛騰躍或迅捷飛舞的姿態,來比喻優秀的書法的成語,還有“怒猊渴驥”、“鸞翔鳳翥”等等(猊,即狻猊,古書上說的一種類似獅子的猛獸;翥,鳥兒向上飛。)《唐書》載:徐浩嘗書四十三屏,八體皆備,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象發怒的狻猊,瘋也似地摳挖山石,象渴極的快馬,飛也似地奔向泉水。都是形容字型和筆勢的遒勁有力。唐朝韓愈的《石鼓歌》有兩句道:“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鸞鳳翩翩飛翔,好似眾仙下凡;珊瑚玉樹,枝幹交錯,精美可愛。都是形容書法用筆的高妙。

此外,還有用“龍飛鳳舞”、“龍翔鳳翥”等來形容書法的流利活潑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非驢非馬
下一篇: 飛將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