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泰誓》有這麼一句:“商罪貫盈,天命誅之。”研究《尚書》的古代學者,給這一句下過註解,有的說:“紂之為惡,一以貫之,惡貫已滿,天畢其命。”有的說:“紂之為惡,如物在繩索之貫,一以貫之,其惡貫已滿矣。物極必反,天下欲畢其命。”這兩種解釋,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說:商紂王不斷作惡,一件又一件的罪案,愈積愈多,好比把東西一件又一件地穿在繩索上一樣,已經穿滿一貫了。也就是說:商紂王的罪惡已經作夠,臨到他的末日了。
商紂王是古代傳說中的一個暴君。《泰誓》,是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在他的軍隊渡過黃河、直逼京城朝歌的勝利形勢下發布的誓師宣言(參看“同心同德”、“愛屋及烏”)。其實,所謂“商罪貫盈”的“貫盈”一語,是一種比喻的說法。貫,就是串,是動詞,也是名詞;盈,就是滿。例如,古人把錢幣串滿一串,叫做“一貫”。以此比喻積惡積滿了,到頭了,也就叫“貫盈”。“貫盈”就是成語“惡貫滿盈”的前身,也可以說是它的簡稱。
《左傳·宣公六年》載:赤狄伐晉,圍懷及丘。(赤狄,是春秋時北方狄族之一種,在今山西晉的潞城、黎成一帶。懷,舊懷縣,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邢丘,舊平皋縣,今河南溫縣。)晉成公主張出兵征討,大夫荀林父說:“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他們好戰,為人民所厭棄,惡事作滿了,他們便將滅亡。)”
這裡,所謂“以盈其貫”的“盈貫”,與《泰誓》所說的“貫盈”,是一樣的意思。《韓非子·說林》寫作“滿貫”,它有這麼一段故事:
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貫將滿矣,子姑待之。”答曰:“我恐其以我滿貫也”遂去之。
故事說:有人同一個粗暴蠻橫的人相鄰而居,頗覺不安,決定賣掉了房子搬到別處去住。旁人勸他道:“不用急,那個傢伙惡貫將滿,你且等等吧。”這人答道:“我就是怕他拿我來滿貫啊!”結果,還是搬了家。
“惡貫滿盈”,也有人說作“罪惡滿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