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守成

[ 成語故事 ]

“創業”,創立基業。“守成”,保持成就。這句成語的典故,要把兩個詞分開來講:

先講“創業”。

《孟子·梁惠王》載:滕國的面積很小,勢力很弱。它的北鄰齊國,是個富強的大國,對滕國有很大的威脅(參看“事齊事楚”)。有一次,滕國國君滕文公問孟子道:“聽說齊國要加固薛地的城池,也許將要對我國採取軍事行動,我很擔心。你說該怎麼辦才好?”孟子答道:“從前周朝的祖先,起初住在邠,後來搬到岐山,經常受到狄人侵略的威脅。但是他們並不擔心,只知道實幹,雖然當時沒有成功,終於為子孫打下了周朝的基業。‘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有德者創立基業,傳給子孫,讓後代繼續幹下去)’,這樣代代相傳,不斷創業,不斷繼承,就有不斷成功的希望。您也努力創業,為後代打下點良好的基礎吧。光知道擔心有什麼用呢?”

三國時諸葛亮的《前出師表》也有“創業”一詞。他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指劉備,他創立蜀國,才三年就死了。(參看“鞠躬盡瘁”)

再講“守成”。

《漢書·公孫弘傳》說:公孫弘在漢武帝時代當過丞相。某次,他上書武帝,論說政事,中有“古者,賞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禍右武,未有易此者也”等語。大意是說:自古以來,有功勞的人受獎賞,有德行的人受表揚,保持傳統要靠文,遇到變亂要靠武,從來如此,沒有改變過的。

唐朝吳兢的《貞觀政要·論君道》記載:“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草創,即初創,也就是創業的意思。孰難,哪一個比較難。)唐太宗這句話,可能是第一次把“創業”和“守成”二詞聯在一起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垂頭喪氣
下一篇: 穿楊貫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