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擅長某種技藝,極想表演一下,好比發癢一樣,簡直忍不住,叫做“技癢”。《史記·刺客列傳》說,高漸離聽得有人擊築,“徬徨不能去”,這就有“技癢”的意思。漢朝人應劭所著《風俗通義·聲音篇》談到高漸離的這段故事時,則直接用了“技癢”兩字。
高漸離,戰國時的燕國人,是立於善於擊築(一種樂器)的名手。他同荊軻是好朋友,他們都很窮,時常在一起喝酒,擊築唱歌。後來,荊軻應太子丹的請求,到秦國去行刺秦王。臨走的時候,太子親自相送,高漸離和其他幾個朋友也都來送行。他們一直送到燕國南方的邊境易水之濱。臨別的時候,高漸離擊築,荊軻唱著悲壯的歌,揮淚而去。(參見“圖窮匕見”、“瞋目裂眥”。)
可是,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因此喪命。秦國追捕太子丹和荊軻的同黨,高漸離就改名換姓,逃到一個偏僻的小地方——宋子(在今河北趙縣北)躲藏起來,給人家當一名傭工。工作很勞累,日子久了,更覺苦惱。
有一次,主人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席間表演擊築。高漸離聽了,不覺技癢,並且忍不住評論起來,說哪些地方演奏得好,哪些地方卻還不夠。同伴告訴主人,主人便叫他當眾表演,果然,他的高超的藝術,受到在座的一致讚賞,而同時,也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高漸離拿出他久藏在箱子裡的心愛的樂器,換上他舊時穿的服裝,大家又驚又喜,主人也就不再把他當作傭工,而把他作為貴客來招待了。
宋代馬永卿所撰的《嬾真子》說:“技癢者,謂人懷其技藝,不能自忍,如身之癢也。”不由自主地“技癢”起來,就叫“不覺技癢”,或“技癢難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