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佛腳

[ 成語故事 ]

平時不作準備,臨時倉皇求救,叫做“平時(或‘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也叫做“臨時抱佛腳”。

唐代詩人孟郊有詩道:“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庭》。”(《黃庭》,即《黃庭經》)。

關於抱佛腳的來歷,據宋朝人張世南所撰的《遊宦紀聞》說:雲南之南有一個國家,官民都崇尚佛教,有犯罪應處死刑的人,臨急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官府便可免赦他的罪。並說“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這句俗諺便是那個國家的和尚來我國傳經時傳過來的。——至於這種說法是否可靠,無從考證,但作為故事來看,也還是非常有趣。

另有一則有關“抱佛腳”的趣事,地芋宋朝人劉攽所撰的《中山詩話》,說的是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字介甫,宋朝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有一天,王安石和幾個客人閒談,偶然談到佛經,他有些感慨地說:“我老了,正該跟和尚去作伴了。”並隨口唸道:“投老欲依僧”,不料旁邊有人緊接著也念了一句“急來抱佛腳!”王安石聽了心中頗覺不快,說道:“我這‘投老欲依僧’是一句古詩!”那人也不相讓,答道:“我這卻也是一句諺語。你的上一句‘投(頭)’,我的下一句‘腳’——‘老欲依僧,急來抱佛’,豈非妙對!”大家聽了,都笑起來,王安石不禁也笑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抱甕灌畦
下一篇: 班門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