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堵物

[ 成語故事 ]

“阿堵”,是六朝和唐時的常用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個”。例如,《世說·巧藝》載:東晉時著名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擅長畫人物。他畫人像,有時畫了幾年都不點眼睛。別人問他為什麼。他指著眼睛回答道:“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為照,正在阿堵中(四肢的美醜,是無關緊要的,畫像要能傳神,關鍵就在這個裡頭)!”

《晉書·王衍傳》還有這麼一段傳說:王衍,字夷甫。此人標榜清高,從來不說“錢”字。他的妻子郭氏曾多次設法逗他說“錢”,都沒有成功。有一天晚上,郭氏趁王衍睡熟時,叫婢女悄悄把一串串的銅錢圍繞著床放在地下,讓王衍醒來無法下床行走。她以為這樣一定能逼得他說出“錢”字來了。不料,第二天早晨,王衍見此情景,就把婢女喚來,指著床前的錢說:“舉卻阿堵物(拿走這個東西)。”

“阿堵物”本意即“這個東西”。但由於上述王衍的故事,“阿堵物”從此成了“錢”的別名,並且帶有輕蔑的意味。舊時,人們還以“口不言錢”作為成語,形容清高廉潔,不講錢財。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哀鴻遍野
下一篇: 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