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聯合之路

[ 鬼故事 ]

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歐洲人一直夢想能有一個統一與和平的歐洲.可是事與願違,歐洲一直戰火不斷,不僅使歐洲不少國家和民族成了世仇宿敵,而且引發了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兩次世界大戰.

二戰結束以後,歐洲人意識到歐洲的分裂導致了太多的不幸和災難,或許只有歐洲的聯合才是消除歷史痛苦、治癒戰亂頑症的良方.而美國和蘇聯的崛起也提醒著歐洲人,歐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如果歐洲再不聯合起來,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

而要讓歐洲真正地聯合起來,歐洲各國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選擇:德國,這個昨天的敵人,今天卻必須成為自己的朋友.特別是與之為鄰的法國心有餘悸,由於兩國曆史上的恩怨,法國特別擔心德國一旦恢復元氣,首先倒黴的就是自己.

怎樣才能化解法、德間的宿怨呢?法國外交部長舒曼和經濟學家莫內勾畫了一個極富創造性的計劃,把開啟法、德和解之門的鑰匙擺在了世人的面前.

1950年5月9日,舒曼在巴黎舉行了記者招待會,用平緩的語調向世界宣讀了這個爆炸性的計劃.舒曼說:“問題不在於說廢話,而在於採取一項大膽的行動,一項創造性的行動.”舒曼建議把法、德兩國全部的煤鋼生產置於一個共同的高階機構的管理之下,透過這種聯合,德國與法國之間就會重新樹立起信任,從而使戰爭變得“不僅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因為鋼鐵與煤炭是發動戰爭所必需的物資.他還把這個計劃看成是走向歐洲統一的第一步,呼籲其他歐洲國家加入進來,共同促進歐洲的經濟繁榮,共同建立歐洲的永久和平.

“舒曼計劃”震驚了世界,人們不僅看到了這個構想的偉大之處,而且看到了歐洲充滿希望的未來.

法國政府的建議一公佈,立刻得到德國方面的肯定反應.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欣然表示:“我們德國認為,法國的這項建議是個勇敢的創舉,是法、德關係的一個非常重大的發展……它為今後消除法、德之間的一切爭端創造了一個真正的前提……我們應該珍惜法國的建議……我把實現法國的建議看做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任務.我覺得,如果能夠順利地實現它,便沒有虛度一生.”

法、德的和解,揭開了歐洲聯合的序幕.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根據“舒曼計劃”,在法國外交部大廳簽訂了《巴黎公約》,歐洲煤鋼共同體宣告誕生,邁出了歐洲聯合的第一步.

很快,歐洲煤鋼共同體就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六國驚喜不已,決定把這個成功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產品和部門,繼續探索歐洲聯合的道路,增強與美蘇超級大國抗衡的實力.經過長期的艱苦談判,1957年3月25日,六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訂了《羅馬條約》,宣佈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併成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從此歐洲聯合更加勢不可擋,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了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十二個.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成員國在政治領域的合作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提出了歐洲“應該用一個聲音說話”的口號.

人們形象地將歐洲一體化程序比喻成一枚三級火箭: 第一級是關稅同盟,第二級是經濟聯盟,第三級是政治聯盟.

1992年,歐共體十二個成員國的首腦雲集荷蘭簽署一項歷史性的《歐洲聯盟條約》,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這是歐洲一體化道路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由於這項條約是在荷蘭的一個平凡小鎮馬斯特裡赫特簽署的,因此人們通常稱之為《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簡稱《馬約》.

1993年11月1日,歐洲共同體正式改名為歐洲聯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貿易體.歐盟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它也因此被稱為歐洲首都.各成員國有統一的護照、汽車駕照,人們可以自由來往.1994年,芬蘭和瑞典加入歐盟;1996年奧地利加入,歐盟的成員國擴大到十五個.此後歐盟又積極創造條件,準備向中歐、東歐地區進一步擴充套件.1999年1月1日,歐盟發行了統一的貨幣——歐元.

透過幾十年的努力,歐洲聯盟終於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成為歐洲國家經濟與政治的代言人,大大提高了歐洲的競爭實力.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小象的大耳朵
下一篇: 盜墓鬼之雷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