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小兒厭食各種治療方法

小兒厭食
小兒厭食是以小兒較長時間見食不貪,食慾不振,甚至拒食為主要特徵。本病發生的原因是由於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餵養不當,脾胃不和,運化失職所致。常用的臨床驗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神曲10-15克,粳米適量。先將神曲搗碎,煎取藥汁後,去渣,人粳米,一同煮為稀粥。
本方適用於脾失健運所致之厭食症。
[方二]
大米500克,南瓜大半個(或2-3斤),紅糖適量。將大米淘淨,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時,濾起,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塊,用油、鹽炒過後,即將過濾之大米倒於南瓜上,慢火蒸熟。若蒸時加入適量紅糖,其味更美。
本方適用於脾失健運所致之厭食症。
[方三]
鍋焦(炒黃)、蓮肉各120克。將蓮肉去心,蒸熟後,乾燥,與鍋焦共為細面,每次3—5匙,加白糖,開水調勻溫服,日3次。
本方常食可增加食慾。
[方四]
北沙參、玉竹、百合、山藥各15克,豬瘦肉500-1000克。將豬肉洗淨,切塊,與諸藥加水燉熟,飲湯食肉與藥。
本方適用於胃陰不足所致的食慾不振。
[方五]
鮮石斛12克,玉竹9克,北沙參15克,麥冬12克,山藥10克,甘蔗汁250克。前5水煎取汁,合甘蔗汁攪勻,代茶飲。
本方適用於小兒因胃陰不足所致之厭食症。
[方六]
鮮麥冬500克,白蜜適量。將鮮麥冬搗汁,人白蜜,隔水加熱至飴糖狀。每眼2-3七匙,用溫酒或白開水化服。
本方適用於小兒固體虛所致之厭食。
[方七]
炒扁豆、黨參、玉竹、山梔、烏梅各等分,白糖適量。各藥加水同煮,至豆熟時取汁,加白糖飲服。
本方適用於因脾胃虛弱所致的厭食症。
[方八]
蠶豆500克,紅糖適量。將蠶豆用水浸泡後,去殼曬乾,磨粉(或磨漿過濾後,曬乾),即成。每服30-60克,加紅糖適量,衝入熱水調勻食。
本方適用於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飲食不下等所致的厭食症。
[方九]
韭菜籽9克,麵粉適量。將韭菜籽研末,調入麵粉和勻,製成餅,蒸熟,日分3次服用,連服3-5日。
本方適用於小兒食慾不振兼見自汗、面白、肌膚不平等症。<小兒厭食>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