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以髒補髒”有醫學根據嗎??

民間常聽說:“胃痛呀,蒸豬肚子吃。”、“心臟病,吃豬心。”、“骨折了,要燉筒子骨吃。”、“貧血了要多吃豬肝。”、“陽痿要吃狗鞭。”等等,這些都是根據中醫“以髒補髒”理論提出的治病方法。
所謂以髒補髒,就是以動物的臟器來補人體的臟器的不足。這種說法是否有理論依據呢?有。中醫認為,動物臟器屬“血肉有情之品”,有情,也就是所謂親和力吧!從生物學觀點看,獸類與人在長期演變、發展過程中,其臟腑組織結構、化學成分與生理功能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特點,容易產生中醫所說的“同氣相求”的效果。“以髒補髒”它不單是“補”,而是透過動物內臟所含的物質調控人體有關臟器的生理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
用豬的胃內粘膜,可製造胃膜素與胃蛋白酶,胃膜素是抗胃酸的胃壁保護劑,用於治療潰瘍病和胃酸過多;胃蛋白酶助消化,可治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
現代醫學從動物心臟中提取細胞色素C、心激素、輔酶A等,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心臟及其他疾病。
骨中含骨髓、骨細胞、鈣、蛋白多糖等物質,這些均可促進人的骨折的癒合。
肝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A可治藿目(疸盲);所含“鐵”可治貧血;所含RNA可治肝炎、肝硬化。
中醫理論認為,腎與生殖、泌尿系統關係密切。用腎中提取的特異性細胞生物球治療慢性腎炎,療效頗佳。
動物的膽汁及所含的膽酸鈉、去氫膽酸等均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可治膽囊炎、膽石症、膽囊切除後綜合徵等。
動物腦中含豐富腦磷脂等,以豬、牛大腦與黨參、甘草配合製成“參腦散”,對治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腦外傷後遺症等病,效果尤好。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