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諸疾
紅花益母酒——原名“紅藍花酒”
[藥物組成] 紅花15g 益母草30g 酒60ml
[功能主治] 辛溫通瘀,主治產後惡露不淨。
[用法用量] 分次飲服。
[製備方法] 同煎。
[資料來源] 《四川中醫》1986,(11):35
地黃薑汁酒——原名“地黃酒”
[藥物組成] 生地黃汁—升 生薑汁—合 清酒二升
[功能主治] 逐血調中,適用於產後惡露不淨。
[用法用量] 每次溫服一小盞,每日三次。
[製備方法] 上藥先煎地黃汁三五沸,次入牛薑汁,並酒再煎一二沸。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紅曲酒
[藥物組成] 紅曲
[功能主治] 治腹中及產後瘀血。
[用法用量] 煮飲。
[製備方法] 紅曲浸酒。
[資料來源] 明·《本草綱目》
黑豆羌活酒——原名“黑豆酒”
[藥物組成] 黑豆一升 羌活一兩
[功能主治] 祛風邪,養陰血,去惡露,通乳脈。治療產後惡露不淨、乳少。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製備方法] 淨黑豆炒令甚熟,以無灰酒五升淋之,加羌
活同浸即得。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毛雞藥酒
[藥物組成] 幹毛雞160g(或鮮毛雞320g,均除去毛,內臟) 當歸160g 紅花160g 赤芍15g 桃仁15g 白芷160g 茯苓20g 川芎160g千年健160g
[功能主治] 具有活血通經,祛風除溼等作用,治療婦女產後血暈,或肢體疼痛,及痛經、經閉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三次,一次15—30ml。
[製備方法] 以上九味藥,幹毛雞(鮮毛雞不蒸)用蒸汽蒸15分鐘,放涼,用白酒適量浸泡25日後,與當歸等八味置容器內,加白酒(前後兩次共16960ml)密閉泡四十五至五十五日,濾過即得。
[注意事項] 感冒發燒、喉痛、日赤禁用、
[資料來源]《治療與保健藥酒》
按:產後血暈是產科的危重證之一,應高度重視,積極救冶。毛雞酒適用於瘀血上攻中的輕證。
沒藥酒
[藥物組成] 沒藥半兩
[功能主治] 產後血暈及腹痛。
[用法用量] 溫服,每次服一盞。
[製備方法] 上一味,用酒三盞,將沒藥磨盡,每服一盞,煎沸。
[注意事項] 本方適用於瘀血上攻引起的血暈、腹痛。
[資料來源] 宋·《聖濟總錄》
紅藍花酒
[藥物組成] 紅藍花二兩
[功能主治] 療血暈絕,神志不清,煩悶,言語錯亂及產後惡血不盡,腹中絞痛,及治胎死腹中不下。
[用法用量] 分二次服。
[製備方法] 上藥為末,分二服,每服溫酒二盞。
[資料來源] 明·《普濟方》
按:本方適用於瘀血上攻引起的血暈及腹痛。
地榆菖蒲酒
[藥物組成] 菖蒲20g 地榆50g 當歸40g
[功能主治] 產後血崩。
[用法用量] 飯前分三次溫服。
[製備方法] 上三味藥搗為細末,黃酒500ml,同煎取一杯去藥渣。
[資料來源] 《藥酒驗方選》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