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對便秘的治療
中藥治療便秘有較好的療效,但在治療過程中,要按中醫的辨證論治來治療。
①津液不足:患者因產後血虛、老年陰虛、出汗過多、腸胃積熱、小便過多而傷陰耗液。或嗜食膏梁厚味、辛辣刺激食物,使積熱而傷津液。
症見:便秘澀滯成塊,色褐,3~5日一行,排出量少,味臭,常伴有頭暈,乏力,心煩易怒,消化不良,舌紅少津,脈象細數。
治宜:滋陰養血,增液潤腸。
方用:增液承氣湯合四物湯加減。
②肝氣鬱結型:皆由情志不暢,悲傷思慮過度,少動久臥,不能定時排便,進食量少,過於精細,從而使氣機不暢,肝氣鬱結,不能正常使糟粕傳導,內停而成病。常見於痔、瘻、裂等併發症。
症見:糞便無燥結,但排出困難,常有腹脹,肛門下墜,但又常無糞便排出,或排出不乾淨,或排出後仍感墜脹;伴有胸脅脹滿,頭暈沉悶,倦怠乏力,噯氣;苔多薄膩,脈弦細。
治宜:疏肝解鬱,升清降濁。
方用:四逆散加杏仁、蔻仁、萊菔子等。
③燥熱內結:由外感風熱燥火,或過食辛辣厚味,導致腸胃積熱,熱灼津液;或因肺熱盛而移於大腸,使糞便秘結。
症見:大便乾結,腹部脹痛,口舌生瘡,面赤身熱,小便短赤,煩躁口渴;苔黃燥,脈滑數。
治宜:清熱瀉火,破氣通下。
方用:小承氣湯加減。
<中藥治便秘>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