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楊匏安

楊匏安

近代

楊匏安(1896-1931),廣東香山縣南屏鎮北山村(今屬珠海市)人。原名錦濤(燾dào),筆名匏安。中共黨員。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代部長,中執委,中共中央委員。太陽社發起人。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楊匏安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內的荒地上,時年35歲。

1918年楊匏安在《廣東中華新報》發表《詩選自序》和一組舊體詩,消極遁世的悲情心態,躍然紙上。雖然他在回國之初,登家鄉後山,見一新墳有感而發,寫下直抒人間正氣、鞭撻舊社會腐惡的短篇小說《王呆子》,頌揚貧農青年手刃村霸,為父姐復仇;然而,王呆子還是不得不入山為盜,結局仍是悲劇式的。此外,他的詩文大都不掩飾內心落寞。《詩選自序》稱:“不佞少而頹唐,學殖荒落,乃謬以詩文辭見稱朋舊;實則近日逃心空寂,不敢有志斯道。”表明他心如死水,波瀾不興,有如道家禪佛,不敢以詩言志,去起“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作用了。他在同年發表的舊體詩,更是充滿著萬念俱灰的情調。如“人閒只合看雲坐,世亂聊為帶雨耕,我已無心問哀樂,殘蟬何事倚高鳴?”(《消夏》)人在不得意、百無聊賴的時候,往往借詩酒澆愁,以填補心靈的空虛。楊匏安在五四以前的心態正是如此。如“把酒樂斯須,偷閒靜裡娛,相逢皆作客,不醉且行沽。”(《同無庵、都休飲酒》)“相見拼一醉,歸去獨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