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謝靈運

謝靈運

南北朝
詩人組合: 南朝三謝 元嘉三大家
詩人標籤: 描寫春天 寓理詩 山水詩 哲理詩 描寫冬天 描寫夏天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

謝靈運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三界鎮)。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秘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四十九。

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他還兼通史學,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並奉詔撰《晉書》。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後世紀念 補充糾錯
謝靈運墓位於宜春市萬載縣康樂街道里泉村境內的蓮花形山上,距縣城約兩公里。2004年6月24日發現並找到了謝靈運墓,該墓外形完好,墳墓不高無襯砌,墓碑無損,刻有“嗣孫某某立,始祖謝公諱靈運字公義塋,光緒七年春月重修”,此地幾座山頭呈蓮花狀,墓位於東邊山頭的西向。專家考證後認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死後魂歸故封,衣冠冢或肉身冢有待考古證實,但發現謝靈運墓,全國僅萬載一處。2006年清明前夕,重修此墓為水泥青石造。
主要成就 補充糾錯
謝靈運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謝靈運的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勝。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寫春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寫秋色“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寫冬景“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等等。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謝靈運的詩歌雖不乏名句,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但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極大地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

  謝靈運善於用富豔精工的語言記敘遊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對唐代的詩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唐朝大詩人李白對謝靈運頗為推崇,曾有"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之句。
人物生平 補充糾錯
謝靈運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 原名謝公義,字靈運。東晉末年劉宋初年的文學家、詩人。父謝瑍,不慧,其母劉氏為王羲之外孫女。祖籍陳郡陽夏,但其祖父謝玄已移籍會稽始寧,並葬於該地。因此,謝靈運平生實未至此地。謝靈運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幼年便穎悟非常,《宋書》本傳稱其謝靈運十五歲時,去京都舊居作烏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贊曰:文章之美,江左(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即南朝控制區)莫及。善書,“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他還兼通史學,精通佛教老莊哲學,工於書法、繪畫。宋文帝劉義隆曾稱賞他的詩和字為“二寶”。東晉時,他8歲襲封康樂公,晉末曾出任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北府兵將領劉裕的太尉參軍等。劉宋建立後,按例被降為康樂侯,故又稱“謝康樂”,改食邑為五百戶,起為散騎常侍,轉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因是名公子孫,才能出眾,認為自己應當參與時政機要,但宋文帝對他“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謝靈運已二十歲,出任琅琊大司馬行參軍,後任太尉參軍、中書侍郎等職。好營園林,遊山水,製作出一種“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後齒”的木屐,後人稱之為“謝公屐”。與族弟謝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遊,時人謂之四友。元嘉十年(433)因罪徙廣州,密謀使人劫救自己,事發,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終年四十九歲。

  謝靈運墓位於今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裡泉村。子謝鳳,同徙嶺南,早卒;孫謝超宗,被宋孝武帝認為是“靈運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