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2024-02-07 5 [ 讀後感 ]

【篇一:《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做行政人事久了,總想多學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專業的磚頭書看了一本又一本,大都是滿眼枯燥的理論,看過就忘記了,直到看到了它,讓我心心念唸的翻了好久——《怪誕心理學》。

什麼是怪誕心理學?英國著名的大眾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給出的定義為:以科學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個方面。在他眼中,生活中的很多囧人囧事,都是可以用科學的理論去解釋和說明的。比如,為什麼搶來的東西最好吃?為什麼字看久了會不認識?為什麼超市常常出現“捏捏族”?為什麼看到打折的東西就忍不住想要買回家……

這些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怪誕心理學》這本書共分為怪誕決策心理學、怪誕情緒心理學、怪誕行為心理學、怪誕職場心理學和怪誕愛情心理學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理論的角度闡釋主題,另一方面是解讀生活中的各類囧人囧事,其中不乏當下流行的社會現象。

每個章節都很有趣,對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路西法效應”。20世紀出西方曾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把100名兒童分成兩組,讓他們進行同一份測試,然後對其中50名說他們是天才兒童,而對另外50名兒童說他們資質平平,以後勉強在社會生計就不錯了。20年過去了,跟蹤小組驚奇地發現,當年那50名“天才兒童”中的大部分果然成了社會精英分子,而另外50名兒童則大多幹著加油、洗車、跑腿的工作,其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有過蹲牢房的經歷。這就是路西法效應——既可以讓一個人由天堂墜落進地域變成撒旦,又有能力讓一個人由地域直上九天變成天使。

我們總是很難定位身邊的人是“天使”還是“撒旦”,然而讓他們成為“路西法”的可能恰恰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善待周圍的家人、朋友、同事,給予更多的是鼓勵而不是打擊、給予更多的信任而不是懷疑、給予更多的安慰而不是抱怨。

每個人都應知道些心理學的知識,既為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又為遊刃有餘地應對各類人和事。由此,《怪誕心理學》這本書是不錯的選擇。

【篇二: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近期看了好幾本之前一直想看的心理學書,選了這本來寫個讀書筆記,是因為這本的學術味不濃,而且研究的問題還是蠻有趣的例項,能有較好的接受度,是本公眾可以接受的茶餘飯後居家旅行必備好書。當然,前提是你的接受能力夠好。

讀了幾年心理學,覺得心理學對人們會有種無法抗拒的魔力,我想這種魔力來源於人們的“擁有的慾望”和“本能的不安全感”。就像鍊金術一樣,讀心術也是一直令人無限嚮往。以這種嚮往來讀這本書,的確是種好動力。但是如果你當成一本讀心高手速成本,或者致富寶典來看的話,那又太脫軌了。或許,它是本另類的《失樂園》。其實它是一本教授的論文報告集,不過只是將報告濃縮得只剩問題和結論。其實一般的心理學研究流程應該是:1、找個問題。2、選個能量測的方法。3、找人做實驗。4、統計資料。5、得到結論。雖然說,得出的結論範圍更大更嚴密,但其實語調和天氣預報的應該差不多_“經過統計預測,明天晴天的機率為70%”。

當然,公眾也不會要求氣象臺每天公佈計算的公式和預報資料。所以這本書,比起我看的另外幾本心理學的書,每個案例都少了一百來頁的資料統計表、計算公式和緯度分析等一堆專業的東西。或許看客們會覺得這些東西枯燥,但沒有了這些,心理學還剩什麼呢雖然的確令看客們更能集中精力關注這些隱藏在生活中的細節包含的涵義。但前提還是那個前提_你的接受能力夠好。

心理學總給我一種荒涼感和無奈感。

700萬年前開始有傳統意義上的人類,而人類文明只有7、8千年的歷史,那人的一生不過100多年,一生之中又有多少時間思考自己自身呢每秒的思考,都承載著人類在這星球上700萬年的記憶和本能。讓你放棄喜歡了十幾年的東西都難,何況是700萬年呢每步都如向喜馬拉雅山頂攀爬,步履維艱。

這本書不過提醒了你,不要忘了思考。為什麼這個笑話好笑為什麼你覺得星座準為什麼你會喜歡這件禮物為什麼你要結婚為什麼你渴望公平為什麼你覺得這些情況是正常的呢為什麼你覺得這種事是幸運呢為什麼你覺得這個邏輯是可行的呢為什麼為什麼……

以上問題認真想了麼覺得步履維艱麼如果有人負氣地說,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樂趣啊想那麼多幹嘛,要追尋我的內心。那你的內心是什麼是什麼構成的你怎麼證明這個內心是你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的……是不是想想都糾結呢麻煩出門轉左吧,這本書不太合適你的,真的,畢竟25元也不便宜,夠搓一頓好的了。

好了,送走一部分不喜歡聽課的人了。現在來講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個概念。具體百度去吧,我這裡只說形成原因。就四條:1、人質強烈地感受到綁匪威脅到自己的生命。2、在綁架過程人質必須感受到綁匪施的恩惠。3、除了綁匪資訊外,和其他資訊隔離。4、人質必須相信沒法逃脫了。那我偷換個概念,想想人類700萬年的動物本能,想想7千年的文明社會,像不像個綁匪啊你就揹負著這個人類的軀殼,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無處可逃。到了年紀,就開始喜歡別人了,然後身邊的人告訴你要結婚啦,要嫁娶什麼樣的人,還要加個孩子生活才完整呢,供書教學,幫兒女們把關男女朋友,對對,孫子孫女們要可愛,要四代同堂。這樣的人生就美滿了。

這是RPG麼你還欠多少關才爆機啊

哦,對了,心理學的最新統計,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大概為30%,就是說30%的機會,你自己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患者,只不過沒有遇上劫案,所以沒有辦法體現而已。當然,這個資料來自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對人質的心理學統計而已,不包括其他國家其他型別的人類。如此而已。

【篇三:怪誕心理學讀後感作文】

高中時在一次月考,在考場中複習時意外發現了一本叫《怪誕心理學》的書,正好無心複習於是拿來讀了起來,晚修還沒結束便已讀完,讓我對以往持懷疑的許多看似靈驗的事情有了新的認識,比如大家都說很準的心理測試和星座預測等等。近期聽說原來還有2於是網購了來看。

在《怪誕心理學》中,作者理查德·懷斯曼透過讓一個很多人都信服的星座預言師和一個小女孩購買彩票的測試證明了星座預言師預言能力的無力,但星座預言師又狡辯說“如果知道小女孩是巨蟹座的,就不會進行這樣一次試驗”,於是理查德又排除了小女孩的影響再進行了一次試驗,預言師仍舊敗北。由此,理查德指出,星座的描述之所以讓人覺得準是因為利用了模稜兩可的描述及人的心理,同時指出很多心理測試也是如此,於是作者又對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心理測試”。

“心理測試”時,理查德有模有樣、系統地問了一系列問題,然後針對每個人的回答給了一份對回答者的描述,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表示描述很準確。然而,事實上給予所有學生的描述都是一樣的。製造出這樣的效果,這其中使用了幾個心理技巧:

一、“烏比岡湖效應”:人們對於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抱有不切實際的樂觀態度。我們都有一個脆弱的自我,它會用不同的手段來保護自己不被外面殘酷的現實所侵害。我們將成功歸功於自己,將失敗怪罪於他人。我們欺騙自己,誇讚自己舉世無雙,比一般人都要能幹,而且將來還能發大財。所以可以每一份星座描述或心理測試結果都必然存在肯定、奉承的描述。

二、“達特冒死印第安人隊與普林斯頓老虎隊效應”:人們往往只看到他們想看到的。研究者們在很多場合都發現這種“選擇性記憶”的現象:當信念很強的人被問及爭議性話題時,他們往往只看到他們想看到。比如“當你遇上曾故意讓你難堪的人,你絕不會低聲下氣,但你會有理性保持足夠的禮貌交往”。如果你描述某種特性以及它的相反面,人們只會將注意力放在對他們有意義的那一面。比如“你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創意,但某些時候,不夠實際和腳踏實地”這樣雙面的描述,而讀者看到以後就會下意識地開始尋找是否有一面與自己相符。

就是這樣,星座測試和心理測試透過利用人們的心理,取得了測試者的信任。

再來看看《怪誕心理學2》中的典型事例吧。

記得老師曾在毛概課上播了一個關於毛澤東的影片,影片中提到了人民相信因為毛澤東的神力出現了日月同輝、百花枯萎的秋天因為運載毛澤東銅像車隊的到來映山紅全部綻放了。當時同學們都在嘲笑怎會有這種事,一點都不符合科學。我覺得“與其去確認這些神秘事件是否屬實,還不如去研究人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奇怪的經歷。”

理查德聽說了一直名叫賈汀的小獵犬能夠預測自己主人帕姆回家的事件。帕姆和父母住在一起,家裡人注意到,如果女兒那天會回家,賈汀肯定會一直坐在窗臺上,直到女兒回來,所以每次賈汀坐到了窗臺上,就意味著女兒那天肯定會回家。某份全國性報紙報道過賈汀這種本領,奧地利的一家電視公司還專門為賈汀設計了一個實驗。一組攝製人員跟隨帕姆在市中心活動,另一組攝製人員則在帕姆的父母家裡跟蹤拍攝賈汀。攝影畫面顯示,當帕姆決定回家的時候,賈汀果真會跳上窗臺上發呆,一直等到主人到家才下來。理查德對此感到很好奇,於是帶領自己的團隊對小獵犬賈汀展開了測試,當作者回放拍攝的影片,這隻小獵犬看上去果然通靈,一到帕姆設定好回家的詩句,它就待在了窗臺上。然而,當仔細檢視影片的其他部分時,卻發現賈汀似乎迷上了窗臺,整個實驗期間先後跳上窗臺13次。第二天的測試中則跳上了窗臺12次。

事實證明賈汀並不能與他的主人有所謂的心靈感應,但為什麼主人帕姆會如此認為呢?因為人們樂於關注巧合的事情,如果這個巧合事件正好和他們的觀點相符,人們就會關注很多。比如日月同輝和秋季映山紅的綻放這樣的事件,雖然罕見,但想必絕非只有一次,只是正好與毛澤東的銅像進韶山碰在了一起,而當地人民對毛主席關注有加,所以下意識相信其中有靈異的聯絡。但他們卻不曾注意到其他時候的日月同輝、秋季映山紅綻放異常事件與毛澤東沒有關係。就像“假如我們做了一個夢,第二天發生的事正好和夢境相符,我們很快就會想到自己具有先知的能力,可這樣想的時候就忽視了我們經常做夢,卻並沒有成為現實的情況。

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靈異事件不計其數,但其中有多少不是背後人們的心理在作怪呢?

【篇四: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我一直對心理學懷揣敬意。在中國,這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而在國外,卻頗有研究。

有人說,學心理學的人都有心理疾病。事實上,每個人的心理都會有那麼一些障礙的,只不過外在的表現不同而已,有些人其實挺內向的,可是面對生活的時候又不由得作出積極開朗的態度,那麼從這一點來說,他就是在違背自己內心的意願,也算是小小的心理疾病吧。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是完全健康的,只有相對健康和相對不健康一樣。舉個簡單的列子,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人的身體是完全健康的,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並且永遠不生病,心理亦然。人生來都是不完美的,從而造就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所知道的心理學,他們對生物還有統計學科的要求頗高,因為研究的是人類的心理,就必須對人類的生存系統有所瞭解,並且需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研究,給出讓人信服的資料答案。

這是我的小小猜測,人們對生活的不可預知性感到恐懼,在平日的生活中,在與人的交往中,總是有恐懼感的存在。一方面,人們想要更加的瞭解自己,另一方面,人們想要了解別人,於是,心理學便誕生了,從而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當然,這是我的猜測啦。

這本叫《怪誕心理學》的書滿足了我對心理學的一些好奇心,也讓我把心理學從自己劃分的直覺範疇轉向了科學。怪誕心理學就是用科學的手段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瞭解人類心理的各個方面。

用科學來解釋,為什麼人們對星座抱著信服的態度,那是因為星座中涉及的更多的是人類的共性,有著先入為主的態勢,為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而倒黴的人總倒黴,那是因為已經形成了強烈的心理慣性。總之,這讓我理解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及其強大。

何為心理暗示,就是不斷的提醒自己某件事情,然後你就真的可以實現。換一種方法,如果有人一直在你耳邊對你說你做過某件事,你會覺得你可能真的做過或者你會去做,這也可以理解成是教唆啦。

我更願意把心理暗示理解成為一種鼓動的力量,這種鼓動來自自己的內心要更好一些,對於自己想要實現可有困難重重的事情,可以進行心理暗示,畢竟人類的潛能很大,還有很多的力量並未發掘。可是,從另外的方面來理解,我總覺得心理暗示像一種謊言,包含著自欺欺人的性質,可又一想,反正欺騙的是自己,別人也不一定能夠知道,於是,就很坦然了。

我仍然對心理學滿懷敬意,認為如果能夠透過表象瞭解人類的內心,那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篇五: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週末翻閱圖書,書架上失手掉下一本新書,定睛一看,原來是去年底買回但一直未看的《怪誕心理學》,今天不是我選它,是它提醒我,索性放下別的事情,把它啃掉吧!我把看書當成拼圖或者十字繡,拿起來就看完它,並不一定會立刻火花四射,但訊息已經儲存起來,有一天在現實中經驗類同時,會自動感應對接。

《怪誕心理學》單看書名就很吸引人,“怪誕”二字無疑是最大賣點,加上個性的封面設計和宣傳文字,在2009年底一度成為最暢銷的打榜書。心理學這個學科對大眾來說感覺很深奧和神秘,你如果說跟別人談歷史、文學,一般人很好理解;你若說跟別人探討一下心理學,別人多數會認為你腦子有問題。可是心理學的範疇卻比歷史和文學距離人們更近,心理學無時不在:早上起來糾結是喝杯果汁還是喝杯牛奶,當為買哪件衣服而猶豫,當你去安慰你的一個好朋友,離家出門走出一段又回去檢查門是否鎖好,當你見到領導就很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說話方式。可以說,只要醒著的時候,無時無刻沒有離開心理學,就算睡覺做夢時,也與心理學有關係,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就是分析夢與人的心理之間的關係。

一天多時間看完,第一個感觸就是“一點都不怪誕”,其實就是最普通的大眾心理知識讀本而已,至於“怪誕”一說估計也是吸引眼球和提升人氣的廣告行為罷了。即便如此,這本書還是值得了解和思考的,如果你沒有看過心理學方面的專著,那麼看看這本書,一定有好處。

有的人很排斥心理方面的書籍,排斥是怕被繞進去,應該說這本身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現。開放的心態讀書,無論是哪一類書,哪怕是聖經或者釋迦摩尼傳,你都只體會不同宗教和文化給你帶來的氛圍和感受,學習其中的精華要義,轉化為思想和力量,不會盲從和迷信,最終是為了現實意義中的開解和提升。

這本書一共涵蓋六個部分,分別是時間心理學、撒謊與欺騙心理學、靈異心理學、決策心理學、幽默心理學、自私心理學。無論哪一個部分,都是在說明心理的作用對人和事件的影響之重,有時甚至會發展成為決定性因素。

我來對每個部分簡單概述一下,以方便大家瞭解:

時間心理學——

人的生日有時會決定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你會透過心理暗示使自己的生日靠近別人給這個日子的定義,如人們對星座分析的迷信,會加速你的性格向星座分析手冊上的性格靠攏,因為你認為那就是你的性格。本來星座分析並無科學依據。不信!則對你不會有影響!信!你將因為心理暗示自動自願的成為它的俘虜!

撒謊與欺騙心理學——

撒謊是心理的需求,有時是有危害的,有時又是有益的。試問,你每天所看到的普通天蓋的的廣告中隱藏了多少的謊言和心理暗示。瞭解謊言,你才能夠辨認謊言,辨認出謊言才能不被謊言矇蔽。

靈異心理學——

很多靈異現象是由於心理暗示造成的,超低音波也是無法目視卻實質存在的,它可以干擾人的正常感官,產生幻覺或錯覺。人自身的神經系統過分緊張而感覺到靈異,人為因素很大。其實在《克服恐懼》一書中有一句話很好解釋這個問題:當你敢於勇敢的直面恐懼的那一瞬間,恐懼會瞬間潰敗;反之,當你退卻時,你會在瞬間被恐懼淹沒和吞噬。

決策心理學——

人們通常觀點會對符合大眾標準的優秀者更有利,甚至幾公分身高決定了總統的當選,美國排名前100的富豪基本上都是高個。高大、英俊的人獲得成功的機率更高,這就是決策心理的暗示作用。當然這是常規,如果有別的引導和干擾措施,也可以製造相反的結果。心理暗示對於促進銷售方面相當有效。

幽默心理學——

因為人群的各種特質不同決定了對幽默的見解不同,全世界無法找到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好笑的笑話。但科學研究表明,幽默感使人增加快樂指數,更容易成功、順利,並增長壽命。沒有資料能表明喜劇演員或滑稽劇演員更短命,相反他們快樂指數也很高。

自私心理學——

自私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表現在現代社會中會造成社會道德的沉淪,但分析這樣的心理,採取何種的措施可以有效阻斷自私心理,為世界創造更多的愛心,這是自私心理學的使命。瞭解心理的極端反面,是為了有一個參照點,遠離並引導向正面。

《怪誕心理學》淺顯易懂,讓人感覺心理學並不遙遠和玄虛,可以很好的指引大眾心理向陽光、健康方面靠近,從而也積累起來對心理分析的一些基礎認識。有興趣就看一看吧,多讀書總不是壞事情!

【篇六:《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這本書是我讀的理查德·懷斯曼的第二本書了。在第一本書中我就被他書中的種種實驗和他的研究所吸引,甚至可以說是深深地著迷。這位被稱為心理學家中的怪才,喜歡研究搞怪心理的心理學家,確實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在擴大我們眼界的同時,也破除了很多我們一直以來信以為真其實卻是子虛烏有的看法。

這本書是作者和很多卓越心理學家研究成果的結晶。同作者一貫的風格一樣,這本書也是在大量的實驗資料中為我們呈現各種觀點。任何1種結論都不是隨手捏來信口胡說,而是在做出了大量的實驗透過各種科學的研究所得出。當然,我認為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在於僅僅只是用實驗說話的這種方式,還有這些實驗的研究領域。在這本書中,作者呈現給我們的都是一些同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經常聽說或者接觸的事情而展開的實驗調查。而更有趣的是,實驗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我們常常以為的那樣。因為接近性,因為獨特性,所以更有趣味性。我們通常會對和自己相關聯的事情更感興趣,同時因為相關所以也更容易理解,不至於因陌生而感到一頭霧水。讀了那麼多本書,也可以說讀了那麼多本好書,但是這本書卻是我讀的最感興趣,讀的最認真的一本,讀的最完整的一本。這本書裡讓人有些頭痛的便是裡面大量的實驗所提到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人員等等。本來讀一本書能夠對裡面某些有用的觀點記憶下來,並且經過消化咀嚼成為自己的知識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在看書的時候看見那些“著名的心理學家”的名字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然後消化殆盡,陌生的還是陌生的,這種滋味並不好受,所以,我在看書的時候還是用一邊看,一邊查閱資料,至少得弄明白這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到底是誰。儘管這樣做會花費我大量的時間,或許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還沒有收穫的大,但看書不就是為了瞭解更多和尋求心裡舒暢嗎。所以,這樣做似乎也是值得的。但是很遺憾的是,書中所提出的陌生的名字實在是太多了,沒能堅持到最後。

這本書共分為六章。每章對應1個不同的心理學:時間心理學、欺騙心理學、靈異心理學、決策心理學、幽默心理學和自私心理學。不管是哪一章節都充滿趣味,並且用各種各樣的實驗告訴你,你所不知道的答案。時間心理學作者給我們呈現的是你的生日到底隱含著怎樣的秘密。其實這一章關於的生日日期這個問題,說簡單點就是在說星座的問題,生日與性格的關係也就是星座與性格的關係。占星學家說的到底準不準,這個問題到現在也一直是爭議不斷的。對於我來說,我就是1個很相信星座的人。每次看關於星座的陳述與測試,我都覺得太準了,儘管身邊有人說那是假的,但我仍然深信不疑。對於這個頗具爭議的問題,作者和一些心理學家們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實驗。為了驗證這個問題,艾森克和英國占星學家傑夫·梅奧聯手展開了一項調查。在這次實驗中有2000多人被要求提供他們的出生日期並填寫艾森克人格調查表。然而調查的結果竟然與古老的占星學傳說完全吻合。這是不是就說明人的性格的確是和星座有關的呢?實驗並沒有結束。如果1個結論真的這麼容易就得出的話,他的可信度可想而知有多高。顯然,艾森克自己也對調查結果產生了懷疑,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參加調查的人事實上已經對占星學篤信不疑了。然後他又重新做了個實驗。這次的實驗物件是1000名孩子,他們幾乎不可能聽說過性格和星座之間的關係。這一次,調查結果出現了顛覆性的變化,而且顯然與古老的占星學傳說毫無吻合之處。為了進1步驗證生日和個性之間到底有沒有關聯,艾森克將調查物件從孩子轉到了成人,這一次,調查物件對占星學的瞭解程度深淺不一。

【篇七:《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之前也看過一些B84類的書,但大都可歸於勵志書籍,這本卻不同以往,真的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鉅著。記得,中特老師說,目前心理學在中國是一個朝陽專業。可以算是跟風吧,隨作者,領略了一番心理學家的思維,確有不少的收穫。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學家的研究和論著,給出的結論大都是基於實驗的。而提到的很多實驗,如其書名,看似很荒誕的,卻很有說服力;很多結論,有點出乎意料,但細細品味,卻又隱含深意,感覺與自己的生活經驗是相符合的。以下是一些自認為有可能會“溫故而知新”的一些實驗結果或結論。

時間心理學:

1、運氣好壞在很多情況下是由人的思想和行為所決定的。幸運的人通常樂觀開朗,而且充滿活力,所以容易接受新的機遇和經驗。相反,不幸的人性格相對孤僻,而且反應不夠敏捷,所以常常對人生感到不安,不太願意充分利用擺在面前的大好機會。

2、有些人的確有能力運用意志延緩或加速自己的死亡時間。

(心理因素能夠影響身體健康)

在一年的所有時間裡,女性更有可能在自己生日後的一週內去世。相對而言,男性在生日前一週去世的機率要遠遠高於一年中的任何其他時間。菲利普斯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傾向於把生日看作一次慶典,所以總會期盼生日的到來;而男性更傾向於將生日作為回顧人生歷程的時刻,他們會在生日臨近的時候發現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實非常有限,進而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所以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撒謊與欺騙心理學

3、真心的笑容和虛假的笑容之間最大的差異都寫在了人的眼睛上:當人們露出真心的笑容時,眼睛周圍的面板會形成皺紋;但當人們假笑時,眼睛周圍的面板就依然是平平的。

4、鑑別謊言的最佳方法就是去聆聽而不是去觀看,說謊者通常說的話不多,不會給出太多的細節,而且使用表示“我”的單詞I的頻率遠遠低於說真話的人。

靈異心理學

5、有些看起來很詭異的體驗,比如感覺到有神秘的東西存在,事實上都是風吹過開啟的窗戶時產生的低頻聲波所致。

決策心理學

6、人們寧願穿沾有狗屎而且沒有洗過的毛衣,也不想穿殺人狂魔穿過且已經乾洗過的毛衣。

7、身高與地位之間的這種關係帶來了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如果一個人外在的地位改變了,人們對其身高的感知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身高的影響)

8、人們對於臉部特徵的刻板印象能夠影響投票箱內的選票。(面相)

社會上的刻板印象是導致一些人屢次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所在,而改變其外貌特徵是一種阻止他們再次作案的有效方式。

9、女性的徵友廣告如果讓男性來寫會吸引更多的人積極回應。但男性的徵友廣告如果換成女性來寫則不會有這種效果。

幽默心理學

10、笑話帶給人的優越感越強烈,人們就會笑得越開心。如果一名殘疾人踩到香蕉皮上滑倒了,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好笑,但如果把殘疾人換成交警,那幾乎每個人都會馬上笑出聲來。這個簡單的道理解釋了為什麼很多笑話都是拿當權人物開涮的。

11、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是一群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了另一群人的痛苦之上。

自私心理學

12、從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身上賺取意外之財是不對的。(人的相似心理)

我們會幫助與我們相似的人。

僅僅因為兩個人的生日相同,就足以說服人們騰出寶貴的時間去幫助一個完全的陌生人。

像國徽這麼簡單的因素也會激發出人們的相似感和相異感,從而顯著影響到駕駛員開始按喇叭前的等待時間。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