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復興之路》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復興之路——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這本書,我感慨萬千。
這本書介紹了從1949年成立以來,新中國在60年間走過的風雨歷程,講述了一個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戰勝重重困難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從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到“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到香港迴歸到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僅僅用了60年的時間實現了這一偉大的歷史復興。60年時間,中國擺脫了貧窮落後的舊面貌,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個成果令舉世矚目、令世界震驚!當然這個成果也是多麼來之不易。
讀了這本書,讓我不僅瞭解了新中國的發展歷史,更讓我懂得只有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才能使祖國繁榮富強;只有祖國強大,人民才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今天對於生活在物質豐富、環境優美的新時代的我們來說,我們不僅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從小熱愛科學、刻苦學習、掌握最先進的科學知識,將來用來改造世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的貢獻。
【篇二:復興之路讀後感】
人們說,時間可以忘記一切。但我們永遠忘不了中國共產黨90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感謝中國共產黨,給我們帶來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我深感驕傲。
今天,我讀完了《復興之路》這本書,深有感觸。我深深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翻天覆地的變化。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為了祖國的富強而奔走呼號,英勇捐軀,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睡獅。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深感自豪。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強大的後盾。我們在1840年之後,不斷地經歷苦難。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我們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我們的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要不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出現,要不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奮鬥,恐怕我們都走不出那種艱難的生活吧。在黨的陽光下。我們看到生活的希望。
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我們完成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征,完成了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獨立,中國的強大。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啟航了改革開放,啟航了對外開放。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富強,中國的復興。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走出了汶川地震,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實力,中國的偉大。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子,除了感謝,我還感受到了我身上肩負的重大責任。我們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我要好好學習,努力為中國的未來作出貢獻。
我深深地相信,中國這棵大樹可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篇三:《復興之路》讀後感作文】
你讀過《復興之路》嗎?你看過裡面的有趣故事嗎?沒看過是吧!那就聽我細細道來它的好看、精彩。
《復興之路》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首過去,展望未來。逐集表現了中國如何從民族覺醒到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從實現改革開放到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
因為總是有人要粉飾歷史,所以我們要記住歷史。百年的屈辱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
大清的閉關鎖國,天國美夢,孤立了自己,使自己從此在世界上落伍,我們叢中得到了教訓:只有吸收世界的先進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共發展。閉關的後果讓我們堅定了改革開放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我們把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是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後作出的明智抉擇,我們必須要長期堅持。
曾經的東方大國,被別人用尖船利炮開啟了國門,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們不得不感言: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才能保衛自己的人民,保衛自己的家園。
【篇四:《復興之路》讀後感】
今日有幸拜讀《復興之路》一書,讀罷,心潮起伏,偶爾垂下眼簾,記憶便在每一條神經中舒展開來,歷史畫卷中鐫刻的是一個民族步履維艱、曲折前進的奮鬥歷程,是華夏兒女對祖國愛的書寫。
俗話說得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復興之路》三卷本,濃縮了民族復興的偉大曆程,敘事宏大,史料豐富,筆調生動而深沉,解讀深刻而富有意蘊,凸現了歷史發展的主體脈絡,再現了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160多年的歷史,是一套思想性、可讀性俱佳的中國近現代歷史讀物。回顧以往,在鄭和下西洋與大航海時期,中國人有了第一次機遇期,中國的航海向世界展示出了自己的潛力,然而,中國人沒能把這些潛力轉化成現實的力量,而是在炫富一番後又關起了國門,把廣闊的海洋留給了西方的勇敢者。中日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有了第二次機遇期,但中國古老的體制依然以強大的力量抵制住了外來文化的“入侵”,繼續驕傲地做著自己的強國美夢。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中國有了第三次機遇期,而中國也只抓住了這次機遇的一半,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內亂使中國自我封閉喪失了一半機會。從冷戰結束到現在中國有了第四次機遇期,中國還會繼續甘於做一個無能、平庸的弱者嗎?現實告訴我們答案了,中國發威了!中國崛起了!仔細讀來,獲得許多啟示。
啟示之一,人必須要有精神、有理想。從受盡凌辱的弱國到一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國,我們從舞臺上展現的這條復興之路中感受到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偉大精神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我們戰勝了種種艱難險阻。我的心經受了一次強烈震撼。《復興之路》提示我們,有一種力量叫精神,叫理想。169年以來,這種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樣燃燒著,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啟示之二,國家必須有追求、有骨氣。“兩彈一星”工程就是最好的例證。1964年我們發射了第一顆原子彈,三年後我們又發射了氫彈,正是這“兩彈一星”,對我們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這些東西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標誌。正是因為這“兩彈一星”,才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在複雜的國際鬥爭中,爭取到了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
啟示之三,強國必先強教。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篇十一:《復興之路》讀後感】
中國,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世界歷史的發展變遷中,曾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時的中國,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
曾幾何時,由於閉關鎖國等種種原因,世界列強用堅船利炮強行開啟了中國的大門,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我的祖國從此落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境地,人民生活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之下,民不聊生,軍閥混戰,社會發展長期停滯不前。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面對黑暗奮起反抗,在經過了十年國內土地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民族戰爭、四年國內新民主主義革命戰爭,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層層壓迫,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迎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大力發展生產力,創造了一個個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奇蹟:南京長江大橋飛跨大江南北,使鐵路從此可以縱貫全國;各大鋼廠的成立,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噴氣式飛機自行研製成功;國產載重汽車自行研製成功;機床製造完全自主;青藏、新藏公路相繼建成通車;人造衛星上天,原子彈試爆成功、中子彈試爆成功。中國成為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帶頭人,成為所有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自力更生、民族獨立的典範。
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進一步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號召,向世界宣佈了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高速發展時期。三十年的改革開改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實施;深圳等四大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九七年的香港勝利迴歸、九九年的澳門勝利迴歸;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界體育強國的行列;2003年神舟五號的勝利飛天;2006年被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正式通車;2008年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
現在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民族的復興將在我們這一代人中一步一步地靠近,昔日敬愛的周總理曾經在回答老師“為了什麼而讀書”的時候,慷慨激昂地發出了“為了民族的振興而讀書”的名言,今天,面對歷史使命,我們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文化來武裝自己,長大後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十二:《復興之路》讀後感】
看完《復興之路》,我感到自己的血脈在擴張,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充滿我的全身。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多少仁人志士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他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百餘年來,復興之路何其艱辛,而強國之心又何其堅決!
濃重渾濁的清政府迷霧中劃過一道閃電,辛亥革命的光芒四洩,逼退了奉天承運的魑魅魍魎,帶來一絲希望。《千年局變》中,資產階級革命派以革命的實際行動狠狠打擊了頑固的封建勢力。從此,“敢有帝制為之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深入人心。
但好景不長,《崢嶸歲月》裡,群雄並起,軍閥割據,混戰連連,國之不國,人民陷入極端痛苦。——原來資產階級不能拯救中國。
然而,蘇維埃十月革命的號角不失時機地吹響了,中國的先進分子也覺醒了。於是,接受著共產主義光芒照耀的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全民族結合中國實際走向獨立自強。《中國新生》期間,黨領導人民完成了一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此,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全面建立。然而,前途是光明的,但建設一個新國家的路途卻何其艱辛!
黨是稚嫩的,它也曾迷茫,也曾彷徨,但它沒有放棄!於是,它日漸成熟。在《偉大轉折》中,我們看到當時的中國剛剛結束了長達十年的灰暗歲月,國民經濟停滯甚至部分倒退。黨在徘徊,中國在猶豫,一如當時的人們在“兩個凡是”的號召下陷入困惑,但它馬上清醒過來。1987年,《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劍鋒直指“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隨即,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由此,中國整裝,輕快地大步邁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當20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資訊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中華民族釋放出的驚人活力,讓世界見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帶領著改革開放的中國邁向新世紀。
一個嶄新世紀的開啟,中國迎來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激勵著走在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國人。抗擊非典取得全面勝利,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踐行,“低保”政策的全部實行,農業稅的正式廢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順利程序,“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奧運盛會的圓滿成功,偉大的祖國正朝著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邁進,一個全面開放的中國正一步步走近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我們更應努力上進,奮起直追,勇敢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靠我們去努力。
我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我愛你中國,我為你感到自豪,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會努力,我也要讓你為我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