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孩子,雖然他們身有殘疾,但是他們依然堅強
有一群孩子,雖然不知父母是誰,但是他們依然快樂
有一群孩子,雖然會有很多遭遇,但是他們依然豁達
有一群孩子,雖然不知未來在哪,但是他們依然不放棄......
作為嘉匯中學代表隊30多名師生中的一員,我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之際,(5月31日),來到瓦房店得利寺鎮龍潭村,看望寄養在那裡的孤殘兒童,為120名孤殘兒童送去了由嘉匯中學全體師生捐贈的價值七千多元的衣物、食品等禮物,也為孩子們送去了節日的祝福。
孤殘兒童家庭寄養基地有60多家農戶承擔起撫養孤殘兒童的工作,這些孩子年齡最小的只有4個月,年齡最大的已經上學。他們中有一半是腦癱患兒,還有先天愚型、智力障礙、先天殘疾……他們是一群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照顧的群體,他們不僅需要的是物質上的補充,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而我們做的恰恰能帶去精神上的慰藉。但他們卻在有家、有愛的環境下成長著,並逐漸恢復著健康。他們在改變,小山村也在改變。
生活的主旋律永遠都是平淡的,激情只能是平淡生活中的調味劑,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些平凡中找出給予我們不平凡的東西。有些瑣碎付出,收穫意義卻是很大。這些事情對我們一般人不算什麼,但對這些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們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我們能使他們體會到人間的關愛和真情,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社會並未將他們遺忘。
在看完我校與與慈善總會的表演之後,我們為他們每個人都送出了一份精美的禮品。看著他們拿到手鍊時高興的樣子,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似乎被一種情感牽拌住了。突然間,我感覺他們失去了好多好多,他們失去了家庭的溫暖,不能像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房間,和自己應有的母愛與父愛。他們,同樣是祖國的花朵,同樣是陽光下的小草,為何失去了那麼多?還好,福利院的阿姨們將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細心照顧著,日日夜夜的陪伴著失去太多的他們。那是媽媽般的愛啊!早上,阿姨們早早的起床,為他們做好早飯,晚上阿姨們更是時常起來看看他們的被子蓋好沒,餓了不?白天就無時無刻的在他們的身邊。多麼偉大的愛啊,那不僅僅是出於職業的道德,更是那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愛,不,那遠遠勝過了愛自己的孩子啊!
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權利去享受親情、愛情和友情。而對於這些孩子們,似乎有著很多不公平但他們缺又是幸運的。不公平的是他們從出生就被各種先天性疾病所折磨,幸運的是有國家的撫養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得以讓這裡更多的孩子走向健康,甚至重新擁有家庭的溫暖。回憶起今天的旅程,我感慨萬千,甚至感覺慚愧,比起那些孤兒,我們要幸福多了。“身體髮膚授之父母”,我們應學會感激,應該感謝父母給了我們完整的身軀,應該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父母給了我們完整的童年和人生。我們要真誠的去感謝為愛心和公益事業所付出的人們,更多的人在用自己一點一滴的行動來表達著自己的那份愛。在這裡,我向大家發出誠摯的邀請,邀請大家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為孩子、為社會、為了更多需要幫助與關愛的人,奉獻出你的一片愛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