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識微知著

shí wēi zhī zhuó
see the hint , see the trend
“識微知著”的成語拼音為:shí wēi zhī zhuó,注音:ㄕˊ ㄨㄟ ㄓ ㄓㄨㄛˊ,詞性: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新唐書·杜佑傳》:“管仲有言:‘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此誠聖哲識微知著之略也。”,基本解釋: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例句:《莊子·秋水》:“秋水浩渺,尚共有而同銷長沙;岳陽樓高處,多可乘而挽強弩。方之未始有變也,既而至者且多。”
拼音 shí wēi zhī zhuó
注音 ㄕˊ ㄨㄟ ㄓ ㄓㄨㄛˊ
詞性 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英文 see the hint , see the trend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出處 《新唐書·杜佑傳》:“管仲有言:‘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此誠聖哲識微知著之略也。”
例句 《莊子·秋水》:“秋水浩渺,尚共有而同銷長沙;岳陽樓高處,多可乘而挽強弩。方之未始有變也,既而至者且多。”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識微見遠
下一個成語: 識文斷字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著書立說立:創立、提出;說:主張,學說。從事寫作,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學說。
  • 著述等身著述:編寫的著作。寫的書摞起來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極多。亦作“著作等身”。
  • 著於竹帛著:寫作。竹帛:竹簡和絹。在竹簡和絹上寫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績等寫入書中。
  • 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極多,迭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著三不著兩指說話或做事輕重不當,考慮欠周,注意這裡,顧不到那裡。
  • 著書立說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 著人先鞭比喻做事情比別人搶先一步。
  • 著手成春著手:動手。一著手就轉成春天。原指詩歌要自然清新。後比喻醫術高明,剛一動手病情就好轉了。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識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 識變從宜指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 識才尊賢能識別並尊重有才能的人。
  • 識禮知書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 識明智審識見明敏,智慮周詳。
  • 識時達變認清時勢,通達權變。
  • 識時達務認清時勢,通達事務。
  • 識時通變認清時勢,通達權變。同“識時達變”。
  • 識時務者為俊傑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幹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識塗老馬老馬認識路。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同“識途老馬”。
  • 識途老馬老馬認識路。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 識微見幾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認識和察見事物的本質和發展。
  • 識微見遠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遠景。
  • 識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 識文斷字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 識文談字知曉文字。
  • 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