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逢君之惡

féng jūn zhī è
The evil of the king
“逢君之惡”的成語拼音為:féng jūn zhī è,注音:ㄈㄥˊ ㄐㄩㄣ ㄓ ㄜˋ,詞性:作謂語;指迎合昏庸的執政者,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基本解釋:執迎合昏庸的執政者,引他去幹壞事。,例句:其時有個佞臣伯,~,勸他窮奢極欲,誅戮忠臣。★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二卷
拼音 féng jūn zhī è
注音 ㄈㄥˊ ㄐㄩㄣ ㄓ ㄜˋ
詞性 作謂語;指迎合昏庸的執政者
英文 The evil of the king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執迎合昏庸的執政者,引他去幹壞事。
出處 《孟子·告子下》:“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例句 其時有個佞臣伯,~,勸他窮奢極欲,誅戮忠臣。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二卷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逢吉丁辰
下一個成語: 逢人說項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惡跡昭著昭著:顯著,明顯。惡劣的事蹟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 惡叉白賴耍無賴,無理取鬧。
  • 惡塵無染指沒有受到壞習氣的影響。
  • 惡貫滿盈貫:穿錢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 惡貫已盈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同“惡貫滿盈”。
  • 惡虎不食子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 惡跡昭著昭著:顯著,明顯。惡劣的事蹟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 惡積禍盈罪惡成堆,禍害滿貫。形容罪大惡極。
  • 惡籍盈指猶惡貫滿盈。
  • 惡聲惡氣形容說話語氣很兇狠,態度粗暴。
  • 惡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 惡性迴圈許多壞事互為因果,迴圈不已,越來越壞。
  • 惡言厲色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
  • 惡言詈辭中傷辱罵的言辭。
  • 惡衣惡食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惡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
  • 惡衣糲食糲: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飯。形容生活儉樸。
  • 惡衣蔬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同“惡衣菲食”。
  • 惡意中傷出自惡毒用心去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 惡有惡報做壞事的人會得到不好的報應。指因辦壞事而自食其果。
  • 惡語傷人用惡毒的語言汙衊、傷害人。
  • 惡語相加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
  • 惡語中傷中傷:攻擊和諂害別人。用惡毒的話汙衊、陷害人。
  • 惡直醜正使奸邪者改惡從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 惡作劇捉弄人的使人難堪的行動。
  • 惡不去善不因為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點。
  • 惡惡從短比喻對人所做的壞事,不十分苛責。
  • 惡居下流惡:討厭,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為卑下的地位。憎恨處於下游。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游。
  • 惡溼居下厭惡潮溼卻住在低窪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願望相違背。
  • 惡紫奪朱紫:古人認為紫是雜色;奪:亂;朱:大紅色,古人認為紅是正色。原指厭惡以邪代正。後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
  • 惡醉強酒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逢場竿木比喻偶爾湊湊熱鬧的人。
  • 逢場遊戲猶言逢場作戲。偶爾湊湊熱鬧。
  • 逢場作樂猶言逢場作戲。偶爾隨俗應酬湊湊熱鬧。
  • 逢場作趣猶言逢場作戲。偶爾隨俗應酬湊湊熱鬧。
  • 逢場作戲逢:遇到;場:演戲的場地。原指舊時走江湖的藝人遇到適合的場合就表演。後指遇到機會,偶爾湊湊熱鬧。
  • 逢惡導非指逢迎壞人,助長惡行。
  • 逢機遘會遭逢機會。
  • 逢機立斷猶言當機立斷。
  • 逢吉丁辰指遇上好時運。
  • 逢君之惡執迎合昏庸的執政者,引他去幹壞事。
  • 逢人說項項:指唐朝詩人項斯。遇人便讚揚項斯。比喻到處為某人某事吹噓,說好話。
  • 逢山開道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路。常與“遇水疊橋”連用。
  • 逢山開路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道。
  • 逢時遇節時:季節;節:節氣。遇到四季節令。指過年過節的時候。
  • 逢凶化吉逢:遭遇;兇: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兇險轉化為吉祥、順利。這是帶有迷信的說法。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