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í hóu | 注音 | ㄇㄧˊ ㄏㄡˊ |
首字母 | m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猴子、 猿猴、 猴猿、 猴寶寶、 猴兒 | ||
反義詞 | 人類、 智人、 人 | ||
基本解釋 | 又稱恆河猴”。哺乳綱,狹鼻組猴科。毛色大體為棕黃色。顏面和兩耳裸露,幼時近白色,成年後肉色。臀部有紅色臀胝。四肢幾乎等長。以野果、野菜為食。有頰囊,可貯食。群棲山林,行動敏捷,善攀緣跳躍,也能泅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重要實驗動物。 |
獼猴(學名:Macaca mulatta):體長51-63厘米。是典型的獼猴屬動物,主要特徵是尾短,具頰囊。軀體粗壯,平均體長約50厘米,它們的前肢與後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稜。頭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下部橙黃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
棲息廣泛,草原、沼澤各類森林。主要棲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溝谷和江河岸邊的密林中或疏林巖山上,群居。成十餘隻乃至數百隻大群。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捕食其它小動物。相互之間聯絡時會發出各種聲音或手勢,互相之間梳毛也是一項重要社交活動。獼猴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常被用於進行各種醫學試驗。亂捕濫獵是獼猴致危的主要因素。
分佈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國南部的廣大地區。CITES附錄Ⅱ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