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ēi dǒu | 注音 | ㄨㄟ ㄉㄡˋ |
首字母 | w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新莽為顯示威嚴所作的器物,形似北斗。 2.用為賞賜大臣的殉葬品。《南史.何承天傳》"此亡新威鬥﹐王莽三公亡﹐皆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內。"顧餘《詠古》之一"威鬥鑄成新日月﹐漸臺認取頭顱。"參閱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 |
“威鬥”者,烙鬥也。那麼為何要將漢代烙鬥稱“威鬥”呢?這要從烙斗的起源、演變及發展說起。烙斗的起源與殷紂王與妲己殘害忠良的刑具炮烙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史載,紂王所鑄“炮”乃一空心大銅柱。行刑時將人雙手用金屬纖拉抱伏銅柱,身體亦綁附銅柱。然後在柱內生火使銀柱燒紅,將人活活的燒死。其殘酷之狀,使人目不忍睹。那麼烙又為何物呢?據《太平御覽·帝王世紀》雲:“紂欲重刑,乃先做大熨斗,使人舉不勝舉,輒爛手,與妲己戲笑。”此說“大熨斗”實乃“大烙鬥”也。其外形與漢代“威鬥”基本相同。不同點在於紂王之烙鬥為刑具,更大、更結實、但不一定精美。那麼,為何將“炮”“烙”合二為一稱“炮烙”之刑呢?原來二刑具是合用的,即用炮烤人前身,以烙烙人後背。“使人舉不勝舉”並非簡單地讓你舉起來,而是拿起燒紅的烙鬥去烙別人。可見拿烙鬥者亦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