餄餎(讀音hé le),也叫河漏、和樂,陝西叫huóluǒ,是將豌豆麵莜麥面、蕎麥麵或其他雜豆麵和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製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透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麵條要粗些,但比麵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麵條差不多。豆麵有時候需要加入面丹來調節面的軟硬度和口感。適合應用於那些沒有小麥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麵條的面類。在北方尤其是陝西、山西、石家莊地區無極餄餎最為出名和常見,石家莊趙縣東南和邢臺寧晉縣交界處餄餎也較為常見。
餄餎是中國民間傳統麵食小吃,作為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吃法之一。傳統的做法是用一種木頭做的“床子”,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面(經常餄餎用的是蕎麵)塞入餄餎床子帶眼兒的空腔裡,人坐在餄餎床子的木柄上使勁壓,將餄餎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等水燒滾了,一邊用筷子攪,一邊加入冷水,滾過兩次,就可以撈出來,澆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紅白蘿蔔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餄餎廣泛的流傳在山西,陝西的陝北地區 寶雞、渭南、銅川等關中地區,河北,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河南一帶。由於其美味可口,香氣逸鼻,在中國北方地區頗為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