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敦煌 敦煌的意思 敦煌怎麼讀
“敦煌”詞語拼音為:dūn huáng,注音:ㄉㄨㄣ ㄏㄨㄤˊ,首字母:dh,“敦煌”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反義詞:,基本解釋: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為敦煌鎮,後復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幹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縣名。在甘肅省。西漢置。十六國前涼建都於此,北周改名鳴沙縣,隋大業初複名,唐末廢。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復置,移治今址。縣城是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站。城東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儲存有四世紀至十四世紀遺留的壁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城南有鳴沙山﹑月牙泉名勝;城西北有玉門關,西南有陽關遺址。1987年改設敦煌市。
拼音 dūn huáng 注音 ㄉㄨㄣ ㄏㄨㄤˊ
首字母 dh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
基本解釋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為敦煌鎮,後復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幹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縣名。在甘肅省。西漢置。十六國前涼建都於此,北周改名鳴沙縣,隋大業初複名,唐末廢。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復置,移治今址。縣城是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站。城東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儲存有四世紀至十四世紀遺留的壁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城南有鳴沙山﹑月牙泉名勝;城西北有玉門關,西南有陽關遺址。1987年改設敦煌市。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敦厚
下一個詞語: 敦煌變文
敦煌”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敦煌市,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介於東經92°13′—95°30′,北緯39°40′—41°40′之間,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敦煌市下轄轄9個鎮,總人口18.94萬人。實現生產總值106.40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14.59億元,二產增加值27.06億元,三產增加值64.7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3.71:25.43:60.86。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3987元。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