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親人自由呼吸

[ 親情故事 ]
  有兄弟兩人,小時家貧,父母只供得起一人讀書。哥哥天性善良,主動提出把上學的機會讓給弟弟,於是父母把學習的機會給了小兒子。小兒子很爭氣,唸完大學,又唸了研究生,後來又考取了公費到國外去讀博士,學成回國,不久就進了外企拿著很高的薪水。而此時哥哥還在家鄉的一個小礦山裡當著最危險最勞累的挖煤工。
  
  讓親人自由呼吸弟弟在房價上千萬的北京生活、工作,雖有高薪,可仍然感到r生活的壓力。所以對老家的親人也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父母只想著從小虧了大兒子,指望小兒子出息了,能幫幫哥哥,好歹也算彌補。所以對如今的小兒子很是不滿。
  
  這時候,大兒子對父母說,我也有一雙手,能靠得了自己,雖然我小時候把學習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可學到今天這一步也全靠他自己,他對父母贍養是應該的,對我他沒有這個義務,我把學習機會讓給他的那天,也沒想過弟弟能有這麼出息,這是他努力得來的,我不能對他要求什麼,你們也不該生氣。
  
  父母聽了也不好說什麼,只是把這話轉給了小兒子。小兒子聽後,給哥哥去了封信,說,哥哥,我在國外學了幾年,也吃了很多苫,也認為我不欠你們的,都是自己努力來的。可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和哥哥你比,我覺得我很自私,我雖然書讀得多,可做人和你比不了,他隨信還寄了一萬塊錢。
  
  錢哥哥沒收,回信只有一句,你不欠哥的,安心過日子吧。再後來,哥哥從挖煤工一直幹到了一箇中型礦的承包人,生活徹底改觀了。弟弟在北京經常對朋友說起自己的哥哥,說他是個白手起家的企業負責人,言談間充滿了自豪。
  
  是呀,生活需要人自強、自立,如果哥哥因為當年的一次讓,而讓弟弟一輩子來還債,一輩子來救濟自己,進而放棄了自己對生活的努力和追求,哥哥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弟弟也會覺得疲憊不堪,難道親情是可以用公式計算的嗎?既然不能,當付出的時候就不要想到回報。有了這樣胸襟的哥哥在生活中一定會是個強者,自然他後來也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弟弟的尊敬。
  
  我們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利用親情不斷索取的例子,可是既然是親人,既然愛他,就學學故事中的哥哥,自強自立,讓親人自由地呼吸吧。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讓她自己走回來
下一篇: 火車上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