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童話的概念和起源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樣式,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它完全藉助幻想來表現現實生活和人民的理想、願望。“童話”英語為fantasy tale,即“幻想故事”(金山詞霸為fairy tale)臺灣《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解釋為:“童話就是寫給小孩子看的故事,不過這故事並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這故事是想出來的最可愛的故事。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東西都當作人來看待,讓所有的東西互相交朋友,讓好的願望能實現,讓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發生。”
童話源遠流長,最早的童話是由神話、傳說演變而來,起源於民間口頭創作與傳播。童話與神話傳說有著淵源關係,都以幻想為主要特徵。
神話是最古老的文學樣式,是遠古時期的人民所創造的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社會形態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當原始人類由於生產力低下還無法解釋給自己帶來巨大危害、神秘莫測的自然現象的時候,他們就幻想在這強大的自然力背後,有一個能掌握和驅使自然的人,那就是神。
人們憑藉幻想去描述神的行為和生活,就產生了神話。隨著社會發展,神話的表現內容不斷擴大,發展到對宇宙的起源、生命的產生及各種社會現象的解釋與說明。希臘神話中,地母蓋婭生天父烏位諾斯,普羅米修斯用黃土造成了血肉之軀,智慧女神雅典娜給人以靈魂等;我國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攢黃土造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對神的故事的敘述中,人們逐漸發現了自己,萌發了要描述自己的生活、表現自己的意志的願望,同時又希望自己也能像神一樣具有無所不能的力量去實現自己的意願。這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實現的,於是人們就幻想在另一個世界裡去實現這一切,以此來排遣自己的渴望。由幻想造成的這種變異故事就是童話。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童話慢慢地演變成一種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寄託美好理想的方式。
創造神話與童話的幻想,都是以現實為依據的。神話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神,但不管千變萬化,這些神都是按照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特徵設計的,只不過形象是怪異的,力量是超人的;神話中的神化世界、鬼怪世界、天堂、地獄,都是按照當時社會來描摹的;神話中神與神之間的關係也是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異的體現。童話中的萬物都被賦予了人的思想,童話中展示的神奇世界也都是源於生活而生成的。童話與神話根本的不同,是兩者表現內容不同。神話描寫神的故事,童話表現人的生活。童話有時也寫神,但童話中的神仙鬼怪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人的化身,是某種理想、希望、意志的化身。
傳說是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及地方古蹟、自然風物、社會習俗有關的具有較強的歷史性的故事。傳說也是在神話流傳演變基礎上產生的,最古老的傳說在內容與形式上和神話接近,既可以稱為神話,也可以稱為傳說。如“大禹治水”的故事。隨著民間創作的發展,它們的界限愈來愈分明。
神話以超自然的神的形象作為敘述的中心,傳說則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特別是具有奇才異能神勇的超人和英雄作為讚頌物件,雖有虛構和誇張的成分,卻總是包含著實在的歷史因素,以自覺的藝術方式,從不同角度來敘述歷史的面貌,評述有關歷史事件和人物。在記錄評價中,人們出於對英雄們的敬仰和熱愛,用幻想誇張了他們的本領和業績,使傳說中的人物事件加上了神化色彩,如“魯班的故事”等。這種自覺性的幻想的創造為童話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神話和傳說都是遠古時代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都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而脫胎於神話傳說的童話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永遠與時代同步發展,只要人類存在,只要人類的幻想存在,童話就必然存在。
民間故事黃道吉日的來歷和起法故事
黃道,本是一個天文學術語,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在任一瞬間只考慮長期運動的軌道平面稱為瞬時平均軌道平面,這一平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稱為黃道。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受到其他行星和月亮等天體的引力作用,黃道面在空間的位置產生不規則的連續變化。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為一年(365.24219日),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個段落,分在12個月裡,故而以月為基點“十二建星”即反映出宇宙天體每一天的影響力,吉為正常(反映地球在黃道上執行良好)、為人們嚮往,於是就把這樣推論出來的吉日稱為“黃道”,相反把非吉之日稱為“黑道”。
現在很多書在印刷上出現很多錯誤,這對沒有擇吉基礎的人來說,很容易造成擇吉失誤,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黃道吉日”的起法,以便能檢查出書中印刷的是否有錯。再者,若不用查閱有關書籍或年曆,隨時隨地掐指一算或眉頭一皺便說出一二三四,豈不更既便人便己,又能顯示出“專家”風采,因此其起法不可不巧記在心。十二建星,按其排列順序為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
起法:每年從立春後第一個寅日起“建”,一天一位,按以上順序以此往後排。逢節重複前一日的神值;一年共重複12次,這樣剛好保證下一年立春後的第一個寅日為“建”。例如:正月建寅,正月的第一個寅日為“建”,次日卯日則為“除”,第三日辰日為“滿”……;二月建卯,二月第一個卯日為“建”,次日辰日為“除”……,依此類推。
歷史故事成都鎮水神獸的來歷?李冰造石犀和鎮水神獸
由於古代科學技術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託於一些鎮水神物身上,比如鐵牛、鐵獅子、鐵龜等等,人們往往會打造一個巨型的動物,然後將其沉入河底,希望這鎮水神獸能夠保佑一方安寧。
在我國,曾經發現了很多的鎮水神獸。在滄州的鐵獅,又名鎮海吼,是大運河的鎮水神獸。滄州多水,而且水多為患,一千零五十三年前的後周廣順三年,滄州人鑄造了這尊體闊近丈、重約40噸的巨型雄獅。這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鑄鐵藝術品,這尊鐵獅軀體高大,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彷彿疾走乍停,又似闊步前行。威武雄壯,栩栩如生!明朝河南巡撫于謙為鎮降黃河洪水災害而建造了鎮河鐵犀。此外還有洞庭湖鎮水鐵枷,徐州鎮河鐵牛,漯河鎮河鐵牛,北京後海鎮水神獸等等。
這尊石獸的外形十分巨大,略尖的頭部有一道突起,似是上下頜的分界,腮部還繪有捲雲紋;身體兩側繪有大小不一的祥雲狀花紋;四隻腳均刻有蹄;屁股和尾巴也是稜角分明。在場的專家們估計它的體重可能有8噸,也不知道智慧的古代人民是如何將它沉入江底的。在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記載中,如《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就記載了,李冰在秦朝時期治理水患,修建了偉大的都江堰工程,在做這項工程的時候,李冰還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他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這5只石犀其中的兩頭就在成都,另外的三隻在灌縣的江中。李冰之所以做了這些石獸,是因為他將它們定義為鎮水神獸,認為它們可以鎮壓水患,保護一方不再有水患發生。
自古以來,神獸一直是影響風水的重要元素,下至大戶人家的鎮宅石獅,上至皇宮內的各種瑞獸,以及各類古建築的瓦當、屋簷,無處不見風水神獸的身影。據說,歷史上記載李冰命人打製的五頭石犀,作為鎮水的風水獸,壓制水精,被精確地以不同方式擺放在成都的不同位置,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神獸風水陣。可見2000年前的李冰,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工程師,還是一個厲害的風水師!
可是為什麼鎮水神獸是牛這種動物,或者是犀牛,或者是其他的奇怪形狀的東西呢?在中國古代的五行說教中,土能克水,醜屬土,故牛形能作鎮水之用。而犀牛,在神話中,它有分水的本領,因此也常常被用來作鎮水神獸。這次發現的石獸的外形既像獅子又像犀牛,但卻是少了角的犀牛。
李冰治水時打造了造福蜀人兩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當時好多人說是李冰的鎮水神獸挖不得,科學家說迷信,然後,十多年沒見過洪水的地方,全淹了!神獸究竟是何身世?它身上還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民間故事減肥新概念
這個小故事講的是關於:減肥新概念。
婷麗自打生下便吃著肥肉長大,加上***那滾圓而帶油垢的奶,如今小婷麗也滾圓了.
18歲,正值花雨季節,學校最流行的話題便是:該減減了,今天你瘦了嗎!婷麗很苦惱、無助、也很羞愧。每當在校穿梭,見成對男女在樹蔭下喁喁私語,便覺得無數隻眼睛在她身上瞅來瞅去,猶如千萬只螞蟻在她心房扎窩,因此她總是紅臉低頭加快腳步。其實她也想過減肥,但怎樣去做呢,這頗使她頭腦脹熱。在家常聽爸媽說多做運動瘦身健體。為此,她反駁爸媽:你們不也做了一輩子運動,還不腦大如豬,步如企鵝!
婷麗的前桌是個清瘦的農村女孩,穿戴較寒磣,本已偏大的衣褲更把她襯托的弱柳扶風。晚自習後,女孩告訴婷麗,自己雙休日在家多吃了點冷東西又喝了點涼水便拉起肚子來了,挺難受的,還瘦了一大圈呢!睡在床上,婷麗想起女孩的話,琢磨良久,既然拉肚子可以減肥,我何不也試試,不就是難受些,反正……,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嗎!她想要是能減肥,就不用再為這身贅肉發愁了。自己還可手挽帥哥暗送秋波,又有一大群酷男跟著她的屁股轉悠,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於是越想越興奮,以致她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失眠成為現實。
第二天,她準備了大量冷食涼水,作為三餐,心想這次應該好好減肥了,為此還引出了一段笑話。課堂上,語文老師正在繪聲繪色地描述荷塘月色中的美妙景觀。“老師,要是有更雅逸的音符韻律,就更像夢之仙境了!”一同學站起來說,“是啊,可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啊!”老師正感遺憾,“噗嘰、嗶嘻……”突然一長串音符幽幽然也極不可待地溢漫於教室,同學們都像發現新大陸般聚首投目於婷麗身上。“絕妙、絕妙,此可為荷塘月色之最佳韻律!”一男同學神秘一笑大聲道,立時引起同學們的鬨堂大笑……
為了達到理想標準,婷麗孤身奮鬥了數天,眼看效果顯著,肚子卻鬧的歡,又酸又痛,上嘔下瀉。女同學們看她如此模樣,都心有不忍:你都病了這麼多天了,無精打彩的,快吃藥啊,不難受嗎?婷麗卻照照鏡子,看看憔悴的臉,又瞄瞄自己的身段,幽然脫口而出:苦盡甘來唄!
以上是為您提供的小故事:減肥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