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可疑的螺旋形
一天,父親帶著兒子去動物園玩。
兒子用餅乾逗大象玩,他用餅乾在大象的鼻子前面繞圈,大象的鼻子跟著餅乾繞,卷著卷著覺得很痛,還吃不到餅乾,大象很生氣,父親看見了追著打調皮的兒子,然後幫大象把鼻子恢復原樣。
兒子又來到螺旋角山羊的旁邊觀看。父親過了一會也過來了,他看見山羊的角像剛才大象的鼻子一樣,也是螺旋型的,以為又是兒子搗蛋弄成的。就責怪兒子說:“你怎麼又把山羊的角變成螺旋形的?”兒子委屈地指著欄杆上的牌子說:“這本來就是螺旋形的山羊。”
原來這種山羊的角天生就是螺旋形的,是父親錯怪了兒子。
幼兒幼兒園可疑分子
唐師傅從機械廠退休後,閒不住,在附近一家幼兒園謀了個看大門的活兒。這活兒看起來輕鬆,實際上責任重大,因為最近外地發生了多起歹徒闖入幼兒園傷害兒童的惡性案件,上級三令五申要各幼兒園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園長特別囑咐他,平常要鎖好大門,任何陌生人都不要放進來,發現可疑分子馬上報警,否則,一旦出事,後果很嚴重。
上班後,唐師傅盡職盡責,別說陌生人了,連只螞蟻都甭想隨隨便便進出幼兒園的大門。這天上午,唐師傅閒得發慌,就從傳達室出來,走到門口向遠處張望,不經意間,看到馬路斜對面有一個男子迅速躲到了一棵大樹後,鬼鬼祟祟的。唐師傅感到有些奇怪,就留了個心眼,佯裝沒在意,回到了傳達室。過了一會兒,他偷偷來到窗戶邊,探出腦袋往那邊觀察,這一次終於看清楚了,那個男人居然踮著腳,雙手舉著望遠鏡,正往幼兒園方向可勁兒地觀望呢。
不會是歹徒在踩點吧?唐師傅警惕起來,遠遠看去,這男人和自己歲數差不多,面相有些兇惡。唐師傅心跳加快,急忙走到大門口,隔著鐵門衝那人喊道:“喂,你看什麼?!”
那人見被發現,有些慌張,從樹後閃出來,支吾了一聲“沒看什麼”,然後迅速轉身離開了。
接下來兩天,唐師傅再沒有見到這人,但到了第三天,唐師傅偶然一抬頭,意外發現對面那棟樓的三樓上,一個人正躲在窗戶後,舉著望遠鏡衝這邊看,仔細一看,又是前幾天的那個人。
唐師傅不敢馬虎,本想立刻報警,隨後又覺著沒有必要,因為他估計了一下敵我雙方實力,樂觀地認為,若是動起手來,對方不是自己的對手。於是,他決定親自逮住對方,立上一大功,風光一下。
當下,唐師傅鎖定對方位置後,鎖好了幼兒園的前門,悄悄從後門溜了出去,繞一大圈,迂迴到對面樓下,然後輕手輕腳爬上樓,猶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對方的背後,大喊一聲:“你在幹什麼?!”
對方嚇得一哆嗦,愕然回頭。
說時遲那時快,趁對方還沒反應過來,唐師傅一個箭步衝上去,扭住他的胳膊。
對方竭力掙扎,嘴裡亂喊亂叫:“你要幹什麼?我認識你,你是幼兒園看大門的吧?快放開我!我要報警了!救命啊——”
“你還敢報警?”唐師傅忍不住好笑,“行,我們這就去派出所,讓警察救你命好了。”
對方理直氣壯:“我又沒做犯法的事,為什麼不敢報警!走,咱們去派出所。”
“你還嘴硬?”唐師傅一拽他胸前的望遠鏡,“這是什麼?你都被我抓了現行了,還沒犯法?你說,這望遠鏡是幹什麼的?”
“你管不著!我用望遠鏡又不犯法。”
唐師傅正氣凜然,大聲說:“你用望遠鏡偵查幼兒園,就是犯法,就是沒安好心!”
對方梗著脖子,漲紅著臉說:“我沒安好心?你們幼兒園這麼怕人看,才心中有鬼,沒安好心呢。我看自己的孫子,犯什麼法?”
看自己孫子?唐師傅一怔,心裡隱隱覺著有些不對勁,忙鬆開手,“老弟,你孫子在這兒上學?我怎麼沒見過你?”
對方揉著手腕,說:“又不是我接送他,你當然沒見過。”
唐師傅狐疑地問:“你看孫子正大光明看就行了,幹嗎鬼鬼祟祟的?”
對方嘆了口氣,說:“這不是最近曝光了好幾起幼兒園老師體罰、虐待孩子的事情麼,太可怕了,我不放心,就來看看我孫子有沒有被老師虐待。”
唐師傅傻了眼:“你是為這事呀?我還以為你沒安好心,要對幼兒園的孩子下手呢。”
對方苦笑:“我哪裡敢啊?我是怕你們對我孩子下手啊。”
唐師傅搖頭嘆氣,心想現在這社會是怎麼了?學校、家長互不信任,這叫什麼事啊?好在只是虛驚一場,他勸對方道:“老弟,你別折騰了,你放心,咱們這所幼兒園可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噁心事。”
對方哼了一聲:“這可難說,老師也不會當著你的面虐待孩子呀。有沒有,我還得再繼續觀察幾天才能確定。師傅,這事你可先別跟老師說,省得她們有了防備。”說著,舉起望遠鏡,又認真地觀察起來。
唐師傅見狀,只得離開,不過走了幾步,他突然停下來,猶豫了一下,問:“老弟,過幾天能不能把望遠鏡借我用一用?”
對方一怔,一臉疑惑。
唐師傅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我那小孫女不也正在上幼兒園呢,我……我也是有點不放心,等有了空,我也過去偵察一下。”
民間故事楊志出身可疑
《水滸傳》裡關於楊志的描寫很成功,可關於楊志出身的交待卻令人生疑。楊志真的出身名門嗎?我們應如何看待《水滸》裡的楊志?
雖然是黃泥岡上的敗軍之將,楊志有文韜武略仍不失為一位英雄人們。講武的,他同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打平手;論文的,梁中書叫他送生辰綱,他忽而答應去,忽而不肯去,足見他充分明白如何才能勝利完成任務,也完全明白將會在什麼地方失手。
這樣一位能人,卻時乖運蹇,先是當了一名小小的殿帥制使武官,乾的不是在戰場上一刀一槍博來個“封妻廕子”,卻是給皇帝御花園運什麼太湖石。偏偏石頭沒搬好,在黃河硬是被風颳翻了船,沒法交差,落得個他處避難。好容易得到大赦,弄了一擔錢物去樞密院走後門謀求官復原職,卻又由於禮物太薄被高太尉趕出殿帥府來。無奈賣寶刀做盤纏,又碰上討死的牛二,身不由己地當了殺人犯。發配後,因禍得福,被梁中書看中,實指望時來運轉,從提轄一級一級地弄個大官噹噹,哪知押運生辰綱又交華蓋運。從此楊志一蹶不振,勉強上了二龍山,跟著上了梁山泊,卻再沒有什麼顯著表現。看來,他太灰心了,只好走些“末路”,在山上混口飯吃。是否接受招安,梁山泊有過爭論,他也未言聲,不知是贊成還是反對。後宋江率軍攻打方臘,他又請了病假,終於病死。封妻廕子的美夢徹底破滅。
楊志自報出身昌,“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卻有點像劉備自稱中山靖之後那樣虛無飄渺。楊家將赫赫威名,雖遭陷害,皇恩浩蕩,總會有平反昭雪的日子。作為令公之孫的楊志,弄不好也得弄個統制之類噹噹,又何需應武舉,從小小的制使官幹起?名將之後如何如此落魄,竟讓人想到《假如我是真的》中的那位假公子來。嚴敦易《水滸傳》的演變,發現楊志果然不是名門相將之後,而“招安巨寇”,還“志貪財色”,是一位極差勁的角色。這種人,打著楊令公的旗號招搖撞騙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