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客棧

[ 民間故事 ]

若是站在城牆上看,舜江城全是烏壓壓的瓦片,鱗次櫛比,幾乎沒個歇腳處。在西大街,有一家“李阿大千層餅店”生意倒是不錯。店不大,只一間屋面,底下住著李阿大夫婦,樓上讓給了兒子和媳婦。兒子本來是有大名的,但人家都叫他李小大,他的大名就沒人知道了。跟爹一樣,他也是個木訥的人,一棍子打不出個屁兒來。但他媳婦阿巧卻靈巧得很,看見客人開口笑,看見有人帶著小孩來,就先讓小孩嚐嚐餅,還沒等人家說買多少,她已放了一紙袋在稱分量,讓人不買都怪不好意思了。

這麼客客氣氣做生意的時候,阿巧的臉總是堆著笑。可是一轉身,看見婆婆,她的臉就耷拉下來了。一家人擠在一起,她老早就有怨言。李家背後有一塊長溜溜的地,祖上傳下來的,原來是老房子,不知哪個年間倒掉了,到現在成了荒地。西邊人家老早想買下,幾次託人來說項,都被李阿大客氣地回掉了。東邊人家也想買他們那塊地,兒子是府裡的捕快,很兇。當初,李阿大怕地被佔去,堆起了圍牆,結果捕快說遮住了他家的視窗,把圍牆推倒了。看來,這裡要再造房子也難了。

這天晚上,阿巧上樓來,對李小大說:“我看見你娘就來氣,我今天回了趟孃家,拿了一袋千層餅,你孃的眼睛一直盯著。”李小大說:“你不用管她。”阿巧說:“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那塊地也沒啥用,索性賣掉算了。我們另外買一塊地,住到別的地方去,免得看見你娘那張臉。”李小大說:“城裡哪買得起喲。”“不一定要住在城裡啊,我看西門外也很熱鬧的。我今天回孃家聽到一個訊息,素女庵前有塊低窪地,很便宜的,起碼三間屋面呢。”兩人計議了半夜,李小大問媳婦,那一溜地賣給哪家。阿巧說:“當然是西邊了,人家是京城解印回鄉的,有錢有勢,把地賣給他,東邊人家也不敢找茬啊。”李小大把這事說與父母,一家人又商量了幾天,婆婆讓父子倆跟西邊人家說去,阿巧說:“他們這嘴,哪會說啊。”她轉頭對小大說,“反正我們是小戶人家,管什麼拋頭露面,明天我跟你去!”

第二天,進了西邊人家,李小大怪不自在的,倒是阿巧,像個府裡的小丫鬟一樣,很快就摸清了門道:“啊呀,老爺,我們這塊地,就這麼一點小,送給你們算了……”李小大瞧了瞧阿巧,阿巧白了他一眼,“我們沒地方住了,就是託老爺一件事……”阿巧把想買西門外那塊低窪地的事跟老爺說了,老爺很爽快地答應幫忙,讓她開個地價,阿巧說:“都是鄰居,太不好意思了,老爺就看著給吧。”結果,這一溜地賣了個好價錢,比他們預想的還多。兩口子高高興興回去了,李阿大夫婦也很高興。

老爺很快就把這事辦妥了。

自從有了那塊低窪地,阿巧就和李小大一起到西門外擺攤,賣千層餅,一家人有了兩攤生意,來錢快多了。李小大看著那塊低窪地有點犯愁,光是填滿那些個大大小小的坑就夠費勁。正好有幾個小孩在砸石頭,李小大氣不打一處來,把小孩喝退了。阿巧埋怨小大道:“你幹嗎,小孩砸石頭,幹你什麼事!”“那是我們的地。”“你不是要填坑嗎,就讓他們砸好了。”這樣說著的時候,阿巧有了主意。第二天,她在坑裡插了一根竿子,說誰把這根竿子砸倒,就獎給誰一袋千層餅。起先有人將信將疑,阿巧就分了一袋餅給他們吃,小孩高興起來了,就搬石頭來砸,一傳十,十傳百,來砸坑的小孩越來越多。小石頭砸不倒竿子,有個大男孩從溪邊搬了幾塊大石頭來,砸到最後一塊的時候,終於把竿子砸翻了。他馬上跑到阿巧的攤位上,讓阿巧兌現承諾。阿巧一看,還真砸中了,她也不惱,很乾脆地獎給了那個大男孩一袋餅,小孩們圍著大男孩,跑啊追啊,鬧得像一窩蜂似的。阿巧一笑,讓小大去看,只見砸到坑裡的石頭,都高出水面了——一袋餅才多少錢呢!小大看著阿巧,嘿嘿笑了:“這樣,明天換一個坑,再插根竿子,那些小孩又有勁了。”

過了半年一年的,西門外的這塊低窪地一點都不低窪了,他們僱人把這塊地整平了。阿巧想借錢造三間樓房,下面開店,上面客棧。李小大有點擔心,怕生意不好,到時還不上錢,日子難過。阿巧道:“西門外哪會沒生意呢!這是官道,連著省城,來來往往的客人,總有趕不及,關在城門外的,總得住宿吧?起早來趕集的,早飯都沒吃呢,我們開個早吃店,會沒生意?又不耽誤你做千層餅,反正城裡的老店仍開著,怕啥!”李小大聽聽也有道理,就去借錢了。樓房造成,阿巧請一個秀才寫了一塊匾額,上書:西門客棧。

“西門客棧”很快就紅火起來,阿巧僱了人,自己也沒閒著,招待客人很是麻利。人說,“生意做不好一時,老婆討不好一世”,這李小大,討了個發財老婆!她婆婆見了她,再不敢給臉色看了。

到現在,不知換了幾世人,這“西門客棧”成了舜江有名的老字號。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錢莊奇盜
下一篇: 巧斷死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