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湘湖邊的妝亭中,一對絕色美女身著豔麗的官裝,精心修飾的面龐上掛滿淚珠,依依不捨地和身後送行的官員和父老們揮手告別,登上了去往吳國的官船。在吳國和越國的交戰中,越國大敗,為了討取吳王夫差的歡心,越王勾踐不得不把本國最美麗的一對姐妹花西施和鄭旦獻給吳王夫差。
進了吳王宮中,國色天香的西施姐妹果然讓吳王夫差萬分驚豔,尤其是西施,更是讓夫差珍愛如寶。為了討西施歡心,更為了讓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享樂,夫差不惜動用王權,大興土木,在姑蘇城建起了一座富麗堂皇的“館娃宮”。宮內挖池塘,引活水,種荷花,還特意造了一條大龍舟。夫差和西施天天在館娃宮裡飲酒尋歡。
雖然夫差想盡辦法討美人歡心,可是不知為何,西施卻常常愁眉深鎖,還一天天地消瘦起來,她從孃胎帶來的心臟舊疾更是時時犯病。夫差憂心不已,喚來宮中的御醫給西施診治。御醫一番仔細地望、聞、問、切後,向夫差稟報道:“娘娘遠離故土,思鄉情切才會鬱鬱寡歡,她的心病也就越來越重了。長此以往,只怕是……”
夫差嚇壞了,急忙問治療之法。那御醫道:“都說‘心病還需心藥醫,既然知道了病症所在,對症下藥就不難了。”他開出了一個溫補開胃的藥方,藥材並不稀奇,可西施說了,她以前發病,必須用新鮮的蓴菜和鱸魚煮湯做藥引。
時值暮春,太湖中的蓴菜正是豐收季節,要用蓴菜湯做藥引子還不是簡單的事。夫差傳令下去,命人每天將最新鮮的太湖蓴菜和鱸魚送到廚房熬湯。可是,湯喝了,藥也服了,幾天過去,西施的病症絲毫沒有得到改善,俏麗的臉龐越發憔悴,有時候全天病臥在床上。
夫差又氣又急,責問御醫為何治療無效。御醫戰戰兢兢地跪在地上,反覆為娘娘診脈,又問詢一番,才回復說:“大王,娘娘的病只能用她家鄉的蓴菜和鱸魚做藥引才能起效!”
湘湖水淺環山,最適合蓴菜生長,這裡的蓴菜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特別柔滑豐腴。只是,湘湖離吳國路途遙遠,鱸魚倒還好說,可那蓴菜採摘之後又不宜久存,有道是“半日而變味,一日而味盡”,該如何將湘湖的蓴菜運到吳國呢?
使者來到越國西施的家鄉諸暨苧蘿山村,越國人民知道西施生病,十分擔憂,可他們都不知道該如何才能讓蓴菜保鮮。
正在議論紛紛之際,有個鬍子花白的老頭兒站了出來,說他有個主意。大家一看,原來是剛搬來居住不久的漁民張老漢,他告訴越國的使者說:“蓴菜要保鮮,離根不離水。”
張老漢的方法是,將湘湖最鮮嫩的蓴菜採下後,立刻裝進盛滿湘湖水的陶罐內,然後快馬加鞭,將陶罐送往吳國,這樣可以緩解蓴菜脫鮮的速度。“只不過,這個裝蓴菜的陶罐是有講究的,必須要用湘湖湖底的黏土製成。這兒的黏土土質細膩,黏性好,更重要的是,用這種黏土做成的陶罐,能保持湘湖的水質不改變,如此一來,泡在水裡的蓴菜才不會變質。”
於是,越王傳下命令,湖邊百姓圈地築堤,將堤內的水排走後,挖取湖底的黏土,由專業的製陶師傅,燒製陶罐。
第一批陶罐順利製成了,每個陶罐大約羊頭大小,裡面裝上湘湖水浸泡的蓴菜,快馬加鞭送至吳國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