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極愛養犬。行醫著書之餘,他觀察研究犬的形態和生活留下不少傳說。
1
葉天士的吳縣老家有戶童姓人家,三代單傳,到他這輩年屆五十才得了兒子小海娃。海娃生得是面如滿月,目若青蓮,老夫妻倆喜不自勝,整天跟寶貝似的呵護著。誰知天不遂人願,海娃長到四五歲光景,犯了一種“呆病”,成天不言不語,不飲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給他美味佳餚他搖頭不受,見了糞便穢物他歡喜去抓。童老漢什麼神醫郎中都請過,銀針不知紮了多少回,中藥苦湯也不知喝過多少碗,到頭來都療效甚微,小海娃依然如故。聽說葉天士是“天醫星”下凡,童老漢帶著海娃尋至他的醫寓館“種福堂”,萬般虔誠求助神醫救治。
葉天士簡單的診療之後,便把呆痴的海娃領進他的狗舍,關閉舍門徑自忙別的事體去了。童老漢聽到狗舍內傳出“汪汪、汪——”的狗叫,驚恐萬狀,擔心兒子海娃被惡犬傷害。葉天士邊忙著收拾出診器械,邊說:“無妨,汝可自去。”童老漢戰戰兢兢湊到狗舍旁暗暗觀看。但見剛開始時,海娃和狗狗們互相對坐、對望,慢慢地他忍不住好奇心盯著狗們細看,那些小狗狗竟主動伸出爪子表示友好。海娃一開初似乎很害怕,拒絕接受,甚至不斷推開了狗狗發出的友好訊號。那些機靈調皮的小狗並不沮喪,不厭其煩地釋放“熱情”,還把小腦袋往海娃懷裡蹭,不長時間,海娃接納了狗狗們的示好,主動摸了摸這些小夥伴毛茸茸的臉,觸碰它們溼潤潤的嘴巴,還玩起了推手的遊戲……
童老漢看到海娃不僅沒有受到狗的傷害,而且臉上現出很久都沒有過的笑容,不由心下高興,便問葉大師:這樣一來,海娃倒是成“狗娃”了啊!葉天士道:“狗娃勝過呆海娃,聰明糊塗一念間!”也不多言。他又給海娃開了“洗心湯”的藥,交代童老漢怎樣煎服,並囑其每日辰時準時帶來,讓海娃做一到兩個時辰的“狗娃”。這樣下來,小海娃和葉天士的那些狗狗們成為了好朋友,每天都玩得很開心。不僅如此,小海娃面色紅潤起來,開始按時吃飯,也慢慢的和家人說起話來。堅持治療半年光景,海娃脫胎換骨,精神煥發,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言語行為如常人無異。童老漢千恩萬謝,對“天醫星”葉大師敬若神明。
其實,小海娃患的是“自閉症”,古時候人們把這種病症歸為痴症、呆症或者瘋人病。狗狗溫順敦厚、熱情活潑,喜歡與人交流。葉天士利用狗狗們這些特點、優勢,讓自閉的小海娃與那些小狗日日相處,加之服用其配製的“洗心湯”,使小海娃減輕了精神壓力,逐漸開朗起來,最終治癒了他的“呆症”。
2
吳縣有位朱姓富家子患了無名怪病,臥床數月。後慕名延請葉天士醫治,經其悉心治療,病情大有好轉。但那朱公子怪病漸愈,左腿膝蓋以下竟麻木不覺,成了“瘸子”。這樣,他非但不感謝,反責怪葉天士醫術欠佳,怨聲連連。葉天士心寬氣和,暗暗觀察後,茶壺煮餃子——心中有數。
過了大約半個月,葉天士邀請朱公子到離其不遠的吳縣名勝虎丘塔下飲酒。那吳公子也不推辭,乘了一頂華麗小涼轎氣昂昂而來,葉天士倒是顯得謙和,讓吳公子坐了上座,吳家的家人和轎伕次之,自己卻在下首一隻藤箱上坐下,兩人對飲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吳公子暫時忘卻了對葉天士的種種怨氣,自顧自豪飲數杯。葉天士懷揣心機,僅淺飲低酌而已。
酒酣耳熱之際,葉天士藉故離席小解。他轉身暗暗打個呼哨,但見那藤箱突然洞開,箱中竄出一隻凶神惡煞般的大黃狗,狂吠著向吳公子撲去。吳公子見狀嚇得魂飛魄散,急忙跳下亭臺,落荒而逃,那條瘸腿竟如常人一般奔走如飛。吳家家人和轎伕懵懵懂懂,待吳公子奔出數十步開外,這才醒悟過來,連連驚呼:“咦,公子能跑了呀!公子能走了!”
葉天士連忙呵住他那愛犬黑耳,哈哈大笑:“好了!好了!這腿不是好了嗎?”吳公子驚疑地放慢腳步,試著又來來回回走了數百步,那條跛腿竟真的好了,不由喜極而泣……
原來,葉天士根據吳公子的病情分析,他那條瘸腿並非服藥過量留下的後遺症,也並不是真“瘸”,而是由於長期臥床,腿部肌肉萎縮所致。葉天士巧妙運用他的愛犬黑耳刺激、恐嚇吳公子,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精神療法大顯神通,使其經絡打通,氣血順暢,自此吳公子行走如常,健步如飛。
3
話說又一年初春,蘇州來了位新任太守叫潘憲,此人生得是氣宇軒昂,一表人才,端的是少年得志,春風滿懷。據傳,他是新科進士,初入仕途,就外放到江南這富庶之地姑蘇城來,自然是樂不可支。可不成想樂極生悲,一日,潘太守升堂審案,忽感身體略有不適,一陣眼花目眩,案子審到一半,他神情恍惚,視物模糊,最後竟什麼也看不見了。潘憲不得不退堂安息,大管家潘安不敢怠慢,速速延請姑蘇城內有名的郎中,開了湯藥服用,又紮了神針,前後折騰七八天光景,病情非但沒有見輕,反而越來越重,到後來幾近失明。有人說,蘇州方圓醫治疑難雜症者,非葉天士莫屬,不論何種無名怪病,都手到病除。潘太守和夫人急不可耐:“快快有請,什麼條件都答應!”
兩匹快馬飛奔至葉天士位於吳中的“種福堂”,大管家潘安叩請神醫出診。葉天士簡單問詢了經過,特意瞭解潘憲京官外放情況,沉吟道:“哪有這樣延請名醫的道理,須得兩排光鮮亮麗的儀仗隊,另備明轎暗轎兩乘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