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墨珠奇案

[ 民間故事 ]

一、見珠

秀才柳知秋、楊懷春同路回鄉,二人走到楊家門口已是夕陽西下,離柳家還有二十里,楊懷春邀柳知秋到家住一晚,明日送他回去。

正值春二三月,黃昏燕子歸巢,柳知秋走進楊懷春書房,聽見燕鳴聲聲,抬頭見梁間有四隻燕子,兩隻各為一方飛來鬥去、打成為團。突然,一坨鳥糞落在柳知秋額上,這年頭鳥糞落到額頭,一定有倒黴之事!柳知秋心裡一陣煩惱,心裡說了聲“倒黴”,忙到楊家澡房洗頭。

洗好頭出來,柳知秋回到書房找頭巾,見書桌有顆光閃閃的珠子,他拿起來一看,頓時大驚失色,竟不跟楊懷春打招呼,匆匆回家去了。

二、問珠

知府黃開運赴宴回府,一條大河橫在前面,黃知府下轎正要過河,聽得一陣嚶嚶啼哭,抬眼一看河邊急水灘頭,一個身材苗條的弱女子,披頭散髮捂臉嬌泣。

知府心想是誰家女子,青天白日在河邊哭哭啼啼,未必有冤情?正要喊問,卻見女子跳進湍急的河水中。

知府大叫不好!即令手下救人,河水太深水流又急,手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女子拖到岸上救活。

女子喘過氣來,不但不謝救命大恩,反哭訴誰讓你們救我呀?

黃知府好生奇怪:“姑娘,未必救你還救錯了不成?”

這女子有些見識,望見知府一身打扮曉得是個官人,連忙彎腰施禮:“大人,你救得了我一時,卻救不了我一世!”

知府見女子行禮落落大方,說話腔圓字正,仔細打量,她雖渾身溼漉,衣著倒也華麗,佩戴委實富貴,只是雙眉緊蹙、面帶淚痕,恰似梨花帶雨,瞧這樣子不是官宦千金,就是大戶閨秀。便問:“姑娘,自古螻蟻尚且偷生,你這樣有身份的女子,怎自尋死呢?”

一陣風颳過來,吹得女子溼漉漉的身子瑟瑟發抖。知府意識到此地不是講話之所,讓女子坐轎,帶回衙門詢問。

黃知府把女子帶到衙門,吩咐僕婦給她換了乾衣,捧上熱湯驅寒,再把她叫到跟前詢問。一番查問後,方知這女子是柳知秋之妻方黃蓮。去年與夫洞房花燭,夫妻恩愛有加。昨日,柳知秋突然回家,對方黃蓮說她孃家有急事,派小轎將她送回孃家。方黃蓮回孃家才住一夜,今早起來見老父全身發抖面帶怒容,走來扔過一封休書,罵黃蓮敗壞門風!不由分說將她逐出家門。黃蓮懵然不知丈夫為何突然休她。成親之後,她恪守婦道、敬奉公婆、和諧家裡,這突然而來的蕭牆之禍,直把她搞暈了。孤身弱女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才到河邊尋死……

知府問不出個所以然來,讓方黃蓮到後堂休息,寫張貼子把柳知秋請來。因此事涉及人家隱私,知府沒有端上大堂,只把柳知秋安排在一間書房,外面有衙役把守,閒雜人等不得進入,奉上茶後知府緩緩問柳秀才,因何無故休妻。

柳知秋一愣,知府便將今天河邊救投河女子之事道出,並保證此地只有本官,箇中緣由也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柳知秋猶豫再三還是不想講,知府沉下臉說:“柳秀才,可知君子先要修身齊家,爾後方能治國平天下?今日你無故休妻,有失君子之道,又因此而致方氏尋死,本府可以作為大案端上公堂。只因見柳府、方家都是宦門之第,本府才在後堂問你,以免傳揚出去,壞了你兩家名聲;若還吞吞吐吐,莫怪本府要升堂了!”

見知府發怒,柳知秋長嘆一口氣說:“大人啊,只怪家門不幸,娶淫女為妻害我蒙羞,害柳家門楣蒙羞呀!”

知府一聽姦情之事,忙說:“切不可信口雌黃。我觀你妻面容端正、舉止規矩,非邪淫下賤之輩,姦情之說可要證據確鑿,萬不可冤枉無辜!”

柳知秋忙道:“大人啦,知人知面不知心,若這事不是我親眼所見,打死我也不信!”就把昨日放學路過楊家,見楊懷春書桌寶珠之事講出。

這珠是柳知秋傳家之寶,名叫退墨神珠,產自安南國大湄公河畔,價值萬兩黃金,不僅含帶淡淡幽香,還有其他珠子沒有的絕用:將此珠放紙上一碾,紙上墨字之跡消退,寫有墨字的紙張,立即變得潔白無痕,因而稱為退墨寶珠。這珠是柳知秋祖上,赴安南經商高價購回,作為傳家寶留與子孫的。柳知秋深愛方黃蓮美貌,新婚之夜將此珠贈予愛妻,二人發誓生死相依、永不變心。柳知秋昨日見自家的寶珠,竟在楊懷春的書桌上,想是妻子私情相贈?他立時氣得全身發抖,本想當場責問楊懷春,因何勾搭同窗之妻?又想此等醜事,皆因家風不正、妻子淫邪,若在楊家責難,恐怕惹人恥笑大掉顏面!因此,柳知秋強壓一腔怒火,連夜趕回家去,找那賤人算賬:將她殺了,將她剮了,以解心頭之恨!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風雷劍
下一篇: 京城瞽叟一神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