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浙江省海寧市周王廟鎮博儒橋村,有一條叫洛塘河的小河流,它穿村而過,一頭直達錢塘江。
別看這不起眼的小河,它有許許多多非常奇特的現象。
其一,它在靠北邊的張家灣處,灣中心有兩個圓圓的,像兩隻大大的眼睛一樣的風水墩,怪異的是,不管潮漲潮落,這兩個風水墩就像浮在水面上似的,總是與水面保持著同樣的高度。
其二,在博儒橋往東,大約一百米長度的一段,據說在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南方大旱,錢塘江幾乎也乾涸了,這小小的洛塘河早已斷流,可就是這一百米左右的一段,卻仍然波光粼粼,清清的河水永遠取之不盡。而更為奇特的是,這河流表面的水,取來可以像油一樣用來點燈。
其實,這還不是它最奇特的,真正讓人稱奇的,是在當地流傳著的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說。相傳在晉朝時,這洛塘河邊建了個寺廟,名為淨妙寺。這寺廟不大,但名氣很響。
人們不禁要問了,這小小的寺廟為什麼名氣這麼響呢?淨妙寺除了香火旺盛,主要是寺內有一件特別的藏品,一根三四米長、一抱粗的魚骨。據說,這魚骨是東海龍王帳下鯨魚大元帥的遺骸。
相傳在很久以前,東海龍王最寶貝的小女兒,與鯨魚大元帥有了私情,東海龍王一氣之下,將女兒也點化成了一條大鯨魚,然後把他們雙雙貶到了錢塘江,讓錢塘江王好生看管。
這錢塘江王是個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的軟心腸者。錢塘江王尋思,龍王把女兒貶到他的地盤,也只是一時之怒,因此,他不但沒有責罰他們,還對他們相當照顧。為了暫時躲避龍王的耳目,他將這一對犯了天規的痴情“魚”送到了洛塘河下一條沒人知道的暗河裡。這暗河有幾丈寬,深不及底,一頭與錢塘江相通,另一頭直達浙江崇化。這一對鯨魚在暗河裡倒也很自在。
但是,紙總是包不住火,後來還是被東海龍王發現了內情。龍王龍顏大怒。他施展法術,逼鯨魚元帥從暗河游到了錢塘江裡,守候在錢塘江的蝦兵蟹將一擁而上,與鯨魚元帥展開了殊死拼殺。一時,錢塘江內濁浪滔天,最後鯨魚元帥因寡不敵眾,被生生地殺死。他的鮮血,把整個錢塘江水都染得血紅血紅。
當時,這場魚神大戰,讓錢塘江邊不知內情的凡人看得驚心動魄,目瞪口呆……
然而,世間的凡人又怎麼可能知道河神海王之間的爭鬥呢?
第二天,博儒小集鎮上出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賣魚者,他賣的魚體形比一頭牛還大。其實這賣魚者就是東海龍王變的,這大魚就是昨天被殺死的鯨魚元帥。龍王對鯨魚元帥拐走他的寶貝女兒恨之入骨,他要將其身體賣給眾人分而食之以解心頭之恨。
但是,心懷慈悲的博儒民眾昨天也目睹了錢塘江中的血戰,今天看到有人賣這碩大的魚肉,都避而遠之無一人搭理。東海龍王惱羞成怒又無計可施,最後將鯨魚元帥大卸成無數碎片,並將屍骨胡亂拋入了錢塘江中。
等到龍王離去,慈善的博儒民眾紛紛來到江邊,細心地打撈起鯨魚元帥的屍骨,專門建了個冢,將其好自安葬。其時,淨妙寺的僧人也參加了葬魚,為了超度他,特地留下了他的一根肋骨,每天對著魚骨為其誦經。
丈夫慘遭屠殺,龍王女兒痛不欲生,本想悲憤殉情一死了之,但看到世人所做的一切,心中極為感激,為了報答世人,於是忍著巨大的喪夫之痛,蟄伏在暗河中,默默地給世人以凡人不可能做到的回報。
大旱之時這洛塘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河水,就是她作法而成;那河面之水能夠當油點燈,是龍王女兒忍痛吐出自身的油脂所為;而張家灣中那兩個圓圓的風水墩,就是她用自己的雙眼鼓成的,目的是觀察天象,一旦發現異常,比如在臺風、大暴雨等重大災害發生前夕,她總會從地下暗河中發出一陣陣巨大的嗚嗚聲,向人們發出預警。
二、
這當然是一個傳說。但是,在北宋時,蘇東坡被貶到杭州任知州,這個傳說傳到了他耳中。蘇東坡本來心中很鬱悶,但聽到這樣一個傳說,又正好在他的管轄範圍,所以決定去探個究竟。
那天,他輕車簡從,來到了海寧。此時,正值八月十八觀潮時節,他乘興在錢塘江邊看了洶湧而來的錢塘江潮,不禁隨口吟出了“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詩句。
他無意中的一聲吟詩,引起了邊上一位白鬚飄飄的老者的注意,便隨口讚歎道:“先生好詩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