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奇案
張生寒窗苦讀十載,離家兩年進京趕考,終於金榜題名,高中狀元。上殿見了皇帝后,張生就等著朝廷分配官職。
這日,當朝丞相竟親自來拜訪張生,這讓張生十分吃驚,趕緊出迎奉茶。丞相開門見山地告訴張生,他是來做媒的。那日張生騎馬遊街時,皇帝的長公主見他才貌雙全,十分欣喜,回去就跟皇帝說了,皇帝這才讓丞相來做媒。
張生大吃一驚:“恩相,這可使不得。我進京前家中已有妻子,雖然還沒有孩子,但既有家室,不敢再耽誤公主。”
丞相點頭說:“公主的意思是,既然還沒有孩子,和離即可,多給金銀補償就是了。”
張生連連擺手:“我與妻子情投意合,她又沒有錯,怎麼能和離呢?恩相不用再說了,此事無須再議。”
丞相見張生意志堅定,也就回宮覆命去了。張生覺得自己離家兩年了,雖然給家裡寫過信,但山高路遠,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家裡人一定都很著急了,還是快些把家人接到京城,自然也就沒什麼事了。因此他趕緊派人回去。
很快,張生被朝廷任命為翰林院編修,同時兼任禮部主司,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管理天下禮教,前途十分光明。
這天,下面府裡送上來一樁奇案,剛好張生當值,就落在他手裡。這其實算兩個案子,一個是通姦案,一個是孝行案。奇就奇在這兩個案子是關於同一個女子的。
這女子的丈夫離家兩年,下落不明。當地發生蝗災,餓死多人。女子不肯回沒有受災的孃家,自己只吃火燒蝗蟲,將僅有的糧食敬奉給公婆吃,三人才得以活過災年。因此公婆請人稟報知府,要求表彰兒媳的孝行。
知府十分為難,朝廷以孝治天下,理應表彰;但當地人又說該女子淫蕩通姦,說去年公婆之所以有糧食吃,就是因為該女子與多人通姦所得。通姦案按禮法歸族中管,最嚴的族規是可以浸豬籠的,但該女子夫家在當地並無同族,其公婆又堅決否認兒媳有行為不端的事,因此知府只能上報,請禮部判罰。
張生也覺得很新奇,上報的府城就是自家縣城所在,想來自家那邊也受災了。好在父親早年行醫,家中頗為殷實,應該不至於像案中人家那麼艱難。再說他對妻子非常瞭解,也不可能有這種事。他當即揮筆判道:“孝可通天,淫可入地。功過相抵,不獎不罰。繼續奉養公婆,待其丈夫回家自行決斷。”
喜成駙馬
幾個月後,家人終於被接進京城了,張生高興地到驛站迎接,卻驚訝地發現只有母親一人。母親一見他就號啕大哭起來,邊哭邊說,他走後半年,家裡就遭了蝗災。本來家裡尚有積蓄,還過得下去,但父親忽然得了病,不得不花錢治病,頓時捉襟見肘起來。多虧兒媳孝順,沒日沒夜地織布賣,自己吃蝗蟲,將糧食都留給公婆吃。好不容易熬過災年,幾個月前當地忽然傳起了流言蜚語,說兒媳與人通姦,不但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一群無賴還天天上門騷擾。公婆氣不過,告到縣衙,知縣卻不肯受理。好在有個好心的秀才,與知府衙門的師爺有交情,幫他們將兒媳孝行及流言寫成狀紙,請師爺上交府裡。
可憐兒媳在災年中本就吃了很多苦,又因被流言侮辱後心中悲憤,一病不起,沒幾天就過世了。張生父親見兒媳去世,悲憤交加,一個月後也去世了。母親萬念俱灰,差點自盡,卻被鄰里勸住,說無論如何要等兒子回來。想不到一月之後,竟有車馬來到家中,說兒子高中狀元,要接家人上京!
張生大哭一場,把母親帶回家中,又寫下文書,令知縣嚴查流言之事,同時上告皇帝,請求為妻子旌表。
皇帝也十分同情,下旨表彰其妻子孝行。知府那邊得知此事竟發生在狀元家,也十分惱火,親自督查,很快就抓住了一個造謠的無賴,判了死刑。
塵埃落定後,丞相又來找張生,說此事雖不幸,但高堂尚在,豈能無人侍奉?舊事重提,張生也沒再推辭,很快公主就下嫁了,張生成為駙馬,皇帝賜了駙馬府邸。張生想要調往刑部,皇帝自然也不反對,還給升了官,讓他做了刑部侍郎。
此後三年,張生與公主夫妻恩愛,只是公主卻一直未能生育。這讓張生和母親都很著急,公主更急,找了不少太醫來診治,太醫都說公主玉體並無病症,只需耐心等待即可。終於在第三年年尾,公主有了喜脈!
母親經過災年,加上兒媳、丈夫接連去世,鬱結於內,其實早已風燭殘年,來到京城後因有太醫診治,這才多活了三年,如今見公主懷孕了,心裡一口氣放下,沒幾天就去世了。張生悲痛欲絕,府裡一切都不管了,全交給了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