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山的傳說

[ 民間故事 ]

一、巧治怪病

內蒙古有座老道山,之所以叫老道山,是因為山南坡有一條從山腳到山頂用巨石板鋪成的“之”字形路,還有道觀遺址和篆字“藏經崖”。

老道山有一段流傳至今的傳說——

有一年夏天,此處來了一個雲遊道士,在山南十幾裡外一個村莊化緣,北望此高山雲霧繚繞,山峰時隱時現,於是攀山而上,到了山頂,嗬!好一座神山。

這位一清道長曾在二郎山修道,有一身高明的醫術。他雲遊至此,便有心留下。偏偏這麼巧,他行至山南幾十裡外,見一處宅院大門上寫“卞宅”二字,便停下叩門。管家以為他是餓了,於是把他領進廚房,讓廚子做素飯菜。

道士看了一眼管家說:“貴府最近是否有些苦難之事?”管家聽了,不由吃驚地問:“道長從何而知?”

“貧道一進院,發現貴府第陽氣已衰,陰氣過盛。”

“不瞞您說,我家老爺自去年患上了腹痛病,折騰得骨瘦如柴,請遍遠近郎中,都無濟於事,現在正料理後事呢。”

“能否讓貧道一瞧?”一清問。“求之不得呀!”管家連連拱手,領著老道,來到老財主臥室病榻前。只見炕上躺著的老財主,瘦得只剩一副骨架了。

一清診完脈,翻開老財主的眼瞼,又看看舌苔,才說:“拿紅糖來。”一清從藥褡子裡取出一小包藥麵兒,攪在溫熱的紅糖水裡。他一點一點給老財主喂下兩勺。接著,取出銀針包,用火燒一下銀針,讓兩個人按住老財主兩隻胳膊,他左手按住老財主腹部,右手將銀針輕輕邊捻邊扎進,稍後拔出。

不一會兒,只見老財主張開口,要嘔吐的樣子,這時,一隻手指粗的小蛇從他嘴裡往外爬,一清掐住蛇頭扯出來,放到碗裡。這是條怪蛇,有七八寸長,大腦袋,大眼睛,腦袋頂上長著兩個肉紅冠子,滿腦袋上長著黃毛。

這條怪蛇發出“吱吱”的叫聲,飛快爬走。一清嘴裡唸唸有詞,別人也聽不清。還沒念完,這條蛇趴在炕上不動了,一清收起這條蛇,放在褡子裡。

“此病已除,無恙矣!”一清微微點頭,告訴財主家人,“行善之家,必有餘慶;作惡之家,必有餘殃。貧道方才看見炎炎烈日在地裡夏鋤的窮人,連上衣都沒有,個個面黃肌瘦。一問都是貴府的佃農。而貴府上下人人穿金戴銀,大門掛著‘積善堂三個字,可是你們未曾積善呀!這才有你家老爺的報應。好在沒有害死人,才使他命不該絕。”

不久,老財主痊癒了,開倉救濟給他家幹活的貧苦農戶,保證他們吃飽穿暖,又把地租一九分成改為三七分,佃農們的日子算是好過了一點。

活神仙救了老財主的訊息不脛而走,一霎時方圓百里皆知,家裡生病的都來卞家請一清。一清妙手回春,藥到病除,並且分文不收,從此名聲大振。

二、善心修觀

卻說大黑山東邊三十多里有一個集鎮,鎮上有一戶富甲一方的員外,姓夏,家大業大,可是人丁不旺,到了他這代,老來得子,卻不想,兒子成年後娶了媳婦,五年了還沒孩子,找遍良醫,無藥可治。聽說一清道長醫術高明,特備車輛來請。

一清道長到了夏宅府第,見過老員外。稍作休息,在老夫人引領下,到媳婦的室內瞧病。

“隔簾診脈”——女人只把手伸出簾外,下面墊一個診脈用的醫枕。道長靜心切脈,診完左右手,思慮很長時間,輕輕說“望安”便退了出來。來到客廳,他對老員外夫婦說:“貴府少婦人之所以不育,是婦科病宮寒所致,貧道無有此藥,我開一劑藥方,你派人去城裡大藥鋪買來三服藥,回來按我的引子服用,或能奏效。”

老員外向道長長跪叩頭:“若使我家永續香火,我家願供養道長,並修廟宇、塑金身,香火不絕……”

一清道長說:“卞家西北那座高山,是修真養性之所,此山中野生藥材繁多,貧道採藥炮煉,救治一方百姓,極為方便。員外是否願意在此山修一座道觀,讓貧道在此安身立命?”

夏員外自然答應。就這樣,一清道長在山南石壁下,背風向陽之處選了一塊寶地,修了三間房,稱“三清觀”,再建朝東的兩間房,供一清吃住和製藥。

“神是一炷香”,香爐上香菸繚繞,寂靜的山有了靈氣。從此這座山就叫“老道山”了。

為了上下山行走方便,百姓們用平板巨石鋪成“之”字形臺階,從此方圓百里香客來進香的、問卜的、求一清看病的絡繹不絕。

道觀修好的第二年,夏家的媳婦喜得貴子,後來接連生了好幾個孩子。於是老道山三清觀的一切花銷,夏員外全包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害人害己
下一篇: 二月二,龍抬頭